第四章跟着放牛(1 / 2)
徐远记得事的时候已经五岁了。奶奶满头银发,脸上爬满了深深的皱纹,拄着一根枣木拐杖,双腿上缠着白布带,一双小脚在屋里屋外走着一阵也不闲着。她一天看似没什么活干,但是一天从早到晚没有一会儿不忙着,扫扫院子,喂喂鸡,擦洗一下锅台,收拾一下藏窑……等等,忙的两只小脚团团转。
奶奶这一辈子经历过战火纷飞的岁月,也经历过饿死人的年头。从上头老家逃荒到徐家沟村嫁给一位腿脚不利索的男人徐海广,一辈子生了多少个孩子自己也记不清了,但是长大成人的只有两个女儿和徐茂成一个儿子。她现在能吃饱穿暖,子女儿孙一个个又健健康康的,她心里甭提有多高兴了。虽然为儿子干不了什么重活,但是她不想成为负担,而且要为儿子分忧解难,所以有时候确实是卖着老命干活。
奶奶特别疼爱小孙子徐远。徐茂成婆姨汉和徐玲不在家时,奶奶总会拿出一个鸡蛋,打在一个铁勺里,放在灶火上炒,没过多久鸡蛋就熟了。这种炒鸡蛋真是太香了,徐远每次吃的时候铁勺总会被舔的非常干净。徐远最馋的是奶奶窑后掌上挂着的篮子,它就像一个百宝箱。每当徐远一个孩子或者哭闹的时候,奶奶总会从里面拿出一块糖、一块饼干或一个枣子什么的,哄得徐远立刻高兴起来,在奶奶脸上狠狠的亲上一口,甜言蜜语地对奶奶说:“奶奶真是太好了!”
天气好的时候,徐远总会跟上姐姐徐玲去放牛。徐茂成家里有一只大黄牛,一年生一只小牛,小牛喂养上一年后能卖四五百元,是一年生活开支的主要来源。每年春夏农耕活忙完后,山上的草又绿又嫩,就要把牛放在山里吃新鲜的草,徐玲帮着父母锄完庄稼后,放牛的任务自然而然落在了徐玲的身上。
在非现代化的年代,农村人种地离不开牛,徐家沟村每家每户都有牛,所以放牛的时候人挺多,不上学的孩子是放牛人群中的主力军,当然还有几个脸上涂抹着喷香的擦脸油的小媳妇,黄二毛和房清来的婆姨张芳兰这两位小媳妇就是放牛人群中的一道靓丽风景线。
这天,徐玲吃过早饭,收拾完碗筷,赶着那头大黄牛来到了旱坝地,徐远跟在后面。没多久,徐丽赶着一头黑牛,手里拖着徐亮来了。徐娜拉着一头公牛也来了。后庄的马二红赶着两头牛跑得飞快,马二梅慢腾腾地跟在后面。马二梅心里面清楚的很,马二红这是故意在她面前表现了。
马二红刚来到旱坝地就笑着说:“该来的亲戚们都来了?二梅,你说咱们今天到哪里放牛去?”在场的姑娘们没人理会马二红,一个后生家跟着一群姑娘放什么牛了?真是不嫌臊得慌。马二梅也没有说话,她很讨厌马二红这没皮没脸的样子,她心中喜欢的人是徐平,并不是你马二红这个游手好闲的家伙,你与徐平比起来真是一文不值。
又来了几位放牛的人,等到黄二毛和张芳兰来到旱坝地时,太阳已经爬到了半杆子高,人们商定了今天还去对面山上的树林地去放牛,马二红就蹦跳着去赶牛。
牛是比较温顺的一种动物,放牛也不是很辛苦的一件事,只要把牛放在指定的草场里,基本不需要人怎样管。黄二毛和张芳兰两位小媳妇形影不离,她们所把守的地理位置最优越,基本不用去管牛。她们一边谈笑着家长里短,一边纳着鞋底。
马二梅与徐丽年纪相仿,所以他们两个在一组把守着一个路口,徐亮刚来到树林地就喊道累了要睡觉,徐丽只好给他身下铺了一块毯子,徐亮头枕在她的大腿上睡去了。马二红死皮赖脸地凑在马二梅的身边,他的眼神始终盯着马二梅的身子,仿佛永远看不够。
马二红确实喜欢马二梅,他们虽然都姓马,名字中又都有个“二”字,可是他们之间没有一点血缘关系,非亲非故,所以马二红就想娶马二梅为妻。他这是以放牛的名意来接近马二梅,可是马二梅对他却永远都是冷冰冰的。
马二红看到马二梅不招理自己,他就坐不住了,在树林里开始比划起拳脚来,有时候会惊起一片小鸟,有时候会惊动的牛儿吃不好草,他就是个不安分的人。
徐玲与徐娜两个小姑娘在一起,徐远喜欢观察树林里的小昆虫,一会问问这个是什么,一会问问那个是什么,徐玲和徐娜两位姐姐看到徐远这么喜欢观察,她们很耐心地给徐远讲解。
这天正值初秋,玉米刚好嫩的能掐出水。放牛的人们中午的时候是不回去吃饭的,他们在山里就能解决肚子问题。快到中午的时候,女孩子捡拾柴火,马二红这时候有了表现机会,由他到地里搬玉米,赶上谁家谁家遭殃。轻烟散去,说笑声戛然停止,每个放牛的人们都会拿着一个烧玉米吃起来。
徐远和徐亮也有份,徐玲把一个嫩一点熟一点的玉米递给徐远,徐远不顾玉米烫就咬了一口说:“好吃!”
徐玲笑着说:“慢点吃,好吃你就多吃。”接着问:“远远,和姐姐放牛好不好?”
徐远边吃边说:“好,我以后还来。”
徐玲说:“以后还有好吃的了,烧黄豆,烧土豆才好吃了。”
徐远说:“等我长大了,我也放牛。”
徐玲赶忙说:“放牛可不行,你要好好念书。”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