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1章 0586【士子荣耀】(1 / 2)
第591章 0586【士子荣耀】
不管是古代的科举,又或是现代的高考,批阅试卷都属于体力活。
绝对的一目十行!
而且优秀的卷子,还会挤占普通卷的时间。比如满分作文,一人阅卷是无法做主的,需要多位阅卷者共同通过。
一般情况下,你辛辛苦苦写的作文,阅卷老师几秒钟就扫完了。
古代科举全是小作文,此类现象更加严重。
当然,最累的还是誊卷官,需要把所有试卷都誊抄一遍。
再加上反复核对誊卷和原卷,这些流程极为耗费工夫,留给阅卷官的时间着实不多。
阅卷官连续多日一直看文章,用不了一两天便头昏脑涨,稀里糊涂就把卷子给判了。因此才有林则徐所言:“定弃取于俄顷之间,判升沉于恍惚之际。”
“加上句读符号,确实比以前轻松得多。”吴彦璋感慨道。
绍兴十一年,金兀术率大军南侵,吴彦璋的职务是总领提举大军钱粮。
“不知。”
“……”
“相公可曾婚配?”
糊名还未完全拆开,就有好几个脑袋凑过来。
黄裳说道:“既为南剑州士子,多半是陈知默(陈渊)的学生。”
潮州属于广南路,目前还未彻底收复,不在此次科举应考范围啊。
“我中了!我中了……”
“多半是了。”胡安国说。
叔父闵子顺与太子有旧,而今家族又出进士,洋州闵氏必将大兴矣!
“礼部试第三名,潮州王大宝!”
宋代科举虽然兴盛,却还没真正普及到底层农民。
胡铨说道:“退回去百年,旧宋也只取三四百人。旧朝有冗官之患,进士却越取越多,大明新朝是吸取了教训。”
“邦衡兄,快去看榜了!”李易站在客房门口大喊。
董希贤宣布道:“礼部试第一名,南剑州李侗!”
这100分再细化到不同题目,每道题都设置了一个满分数。
萧楚宣布名字的时候,满脸微笑捋着胡须,这是他自己的亲传弟子啊。
李易嘀咕道:“怎才三百五十人?”
人群当中,已经有人在欢呼叫喊。
胡铨推门而出。
第一名福建人,第二名江西人。
<div class="contentadv"> 这两省果然科举卷得很,幸好三省划为一榜,严格限制了他们的进士名额。
汉中和开封的中榜者也不少,都是系统学习过数学、物理的。
李易拱手祝贺:“恭喜邦衡兄。”
比如李公鉴,他写用碗和毛笔做了实验,这道题同样能够获得满分。
……
“同喜,同喜。”胡铨还礼道。
胡安国也在场,精神疲惫至极,他现在只想睡觉。
“礼部试第二名,吉州胡铨!”
这位程朱理学的重要人物,虽然从来没跟朱铭见过面,其学术思想早就被朱铭给带歪了。
“这人是谁的弟子?”胡安国问道。
而大明开国的第一届科举,进士居然只取350个。
李侗只是陈渊的师侄,乃陈渊师弟罗从彦的弟子。
另一位监试官根据场号,找出相对应的墨卷,反复比对之后说:“墨卷糊名未损。”
吴彦璋说道:“籍贯潮州,又是姓王,当为闽王之后。”
“拆名吧。”萧楚下令道。
李侗年轻时喜欢醉驾,常常半夜喝得大醉,然后仗剑骑马狂奔数里。此君性格非常急躁,仿佛有多动症一般,拜师罗从彦之后变得沉稳。
既是为了跟数学、物理试卷衔接,也是在保证对非经义题的重视。
虽然家里做生意很有钱,但一直没有出过进士官。
好事者大声呼喊,又踮起脚尖举目四望:“李相公何在?李相公何在?”
陈渊当初把《道用策》带回福建,李侗誊抄一份开始自学,偶尔也去听陈渊讲课。
主监试官叫董希贤,是追随朱铭去桂州的太学生。他拿起只有号数的朱卷说:“第一名,乙号场第一百零九号,总分394分。对卷!”
这当然不是王安石的锅,因为在他变法之前也有侧重点。当时是你把经义、策论写得天花乱坠,但只要诗赋不合格就肯定落榜。
他确实属于开闽圣王的后代,不过却是迁徙到潮州的分支,而且还是分支的分支。
他们猜错了。
读完一篇,吴彦璋开始给成绩,提笔在朱卷写道:“据理遣词,明白粹美,足以破群疑而归于正矣。此文当判九分。吴彦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