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7章 0772【台北臣服】(1 / 2)

加入书签

第777章  0772【台北臣服】

        踩着信风和洋流的尾巴,罗从贤的船队驶往广州。

        来自长江和运河水系的商品,就这样在杭州集中,随船流向广州再专卖给番商,也有一部卖给广州本土商贾。

        接下来,就是采买货物,修补受损船只,等待南风来临再回杭州。

        罗从贤当然不可能亲自出海,负责率领船队的是其庶子罗舜卿。

        正是因为不堪毗舍耶人劫掠,琉求国王林秀才答应向大明称臣,以换取大明水师对琉求的保护。

        这些海商,全是无法无天之辈。

        朱罗王朝同样是个千年王朝,他们属于纯种的南印度人(王室为泰米尔人)。

        去年,杨幺又被调任澎湖指挥使。

        路过福州外港时,他发现大量游艇子(疍民)聚在一起,扶老携幼带着小渔船登上军舰。

        季风到来,罗舜卿返回杭州。

        福建沿海的疍民,起源于隋初大起义。

        婆兰多迦说:“真不黑。就连民间也有许多肤色浅的,是抓来的西遮娄其女子生下的后代。”

        杨幺喝着本地米酒,心情越来越畅快。

        罗舜卿说道:“下次你可以运几个过来,肤色越白越好,能唱歌跳舞就更好。还有,把她们的服装、饰品也带来。”

        整个琉求国在南宋时就突然没了。

        罗舜卿感慨道:“大明皇帝急于开疆拓土啊!可惜这里的生意,肯定被福建本地海商抢光了。”

        就连琉求王城,也不过是用木栅栏围着,仅仅能防御野兽而已。

        “暂时不需要,”罗舜卿说道,“你带几个样品过来,我运去杭州给大主顾看看。”

        一群疍民静静听着,他们愿意迁徙至此,纯粹是奔着十年免税去的。

        “伱可想清楚了?”杨幺问道。

        林秀回答:“小王愿意归附大明!”

        杨幺继续说道:“你们平时不要散得太开,遇到毗舍耶海寇立即聚拢,拿起兵器跟他们打仗!立功者重重有赏,死后也有抚恤。我会留下一队军士,教你们怎样作战。现在发放兵甲!”

        这个琉求国王,不但懂得基本礼仪,而且还有个汉名叫林秀。

        “真不黑?”罗舜卿不信。

        他们本来就兼做这种生意,尤其是塞尔柱和三佛齐。

        隋朝还是不放心,一路追杀到琉求(台湾北部),抓了一万七千多台湾百姓回来。

        船队靠岸,补给一些淡水。

        沿途民居,皆为干栏建筑,跟闽粤和东南亚一样的风格。

        他仔细观察,发现此人的相貌,与福建人没啥区别。

        忠仆很快打听到消息:“澎湖海军招募游艇子,带他们去澎湖诸岛,还有澎湖诸岛对面的琉求(台湾岛)。”

        林秀抬手作揖,用蹩脚的福建方言说:“小王拜见将军!”

        杨幺又说:“大明的册封使臣,过几个月便至,到时候你要好生迎接。”

        林秀越看越喜欢,朝着大海隔空跪拜:“感谢仁慈慷慨的太子殿下!”

        去年冬天,杨幺带着仅有的三艘战舰,跑来台北海域溜达放炮,继而又轻松击败琉求军队。

        “杨指挥,琉求国王来了。”随军商贾兼翻译说。

        “多谢将军!”林秀高兴道。

        林秀说:“是。”

        流求国王怎么可能乖乖臣服?

        杨幺说道:“那好。从今以后,你就是大明琉求宣慰使。琉求百姓,依旧由你治理,每年须向大明天子纳贡。琉求百姓,五十年内不用向朝廷缴纳赋税。毗舍耶强盗若来劫掠,我会出兵保护你!”

        就连朱罗王朝的地方贵族,都拥有肤色较浅的女奴,那些是低种姓的遮娄其人,与印度土著的混血后代。

        婆兰多迦摆手道:“不不不,我们那里也有皮肤白的。而且,我们的国王也不黑因为历代跟东遮娄其王室通婚。”

        日本的古籍当中就有记载,说唐代中国海商打劫大食海商,把船上的黑奴当做战利品一并抢走。

        婆兰多迦笑道:“那好,希望这门生意能做得长久。”

        他们是入侵印度的北方民族的后代,由于肤色太白明显跟土著不同,于是非常积极的融入婆罗门体系,自称是古印度日种、月种王朝的后裔。简单来讲,就是日神和月神的子孙。

        纯种白人女奴不好抓,混血浅肤色女奴却多得是,印度商贾想卖到中国的便是此类。

        杨幺听不懂,需要福建海商翻译。

        造成台北流求国灭亡的凶手,极有可能是台南毗舍耶人。

        “去问问什么情况。”罗舜卿对忠仆说。

        但从古代典籍来看,琉求人炼铁、锻铁技术很差,经常用粮食跟福建海商交换铁器。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