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四公子(1 / 2)
我们将视线拉回淮安城中。
淮安城中一片人荒马乱的景象,自诚意伯刘孔炤跟他说了马士英的打算之后,刘泽清就着手准备出发,今日正是要出发前往南京。
为何拖延了这么长时间,实在是因为刘泽清是个生性多疑,反反复复的小人,他要反复地斟酌这件事情对他的利弊。
刘泽清对于崇祯帝的性格也是非常了解,他不知道以这位皇帝的性格,会不会认可他们献城之举?这疑虑如同阴霾,笼罩在他的心头,挥之不去。
更何况,他深知崇祯对自己早有极大的不满与成见。想当初,崇祯帝征召他前往京城勤王,他却借故坠马,拒不奉诏,此等行径,以崇祯帝那刚愎自用、严苛果决的性格,又怎会轻易饶恕与忘却?这就如同一道深深的沟壑,横亘在他与崇祯之间,让他心怀忐忑,难以跨越。
所以,即便如今已然准备出兵,可他仍是犹犹豫豫,迟迟未下令出发,内心的纠结与挣扎犹如汹涌的波涛,不断冲击着他的理智与决心。
“大帅,时辰已到,我们是不是该出发了?”
开口询问的是刘泽清的亲信副将郑隆芳,此人堪称他的心腹臂膀,追随他多年,忠心耿耿。眼见着预定的出发时间已然过去,刘泽清却依旧在原地徘徊犹豫,郑隆芳忍不住出声问道。
“隆芳,你说我们这次出兵,是对还是不对,我怎么心里有些没有底?”此时的刘泽清,内心颇有些近乡情怯之感,仿若新媳妇即将面见公婆,那种想见却又心怀畏惧、不敢相见的复杂情绪在心中交织缠绕。听到郑隆芳的问询,他忍不住问道。
郑隆芳不明所以,不知刘泽清为何会有此等疑问。他微微皱眉,沉思片刻后说道:“我觉得没啥问题,如今那南京城中虽然尚有数万兵马,可皆是些老弱病残之辈,毫无战斗力可言。”
作为刘泽清的亲信,郑隆芳自然清楚此次出兵的真正目的。
虽说此次出兵打的是勤王的旗号,可实际上却是妄图趁机掌控南京城,凭借他们的兵力优势,再加上城中内应的接应配合,这拥立之功简直就是手到擒来,垂手可得。故而,他对此番出兵亦是满怀期待,心中颇为热切。
“你说的倒也是正理,”刘泽清细细思量,郑隆芳所言的确不无道理,或许真的是自己想得过于繁杂了。况且,他如今手握重兵,崇祯帝若是妄图行那狡兔死、走狗烹之事,亦需有所顾忌,不敢轻易妄动。
想到此处,刘泽清仿若被注入了一股强大的力量,精神为之一振,当机立断地吩咐道:“隆芳,吩咐下去,大军开拔!”
-------------------------------------
与此同时,南京城中。
秦淮河,南京城中最繁华之地,宛如一幅绚丽多彩却又透着丝丝哀愁的画卷,让人沉醉其中。
秦淮河的两岸楼阁雕梁画栋,朱红门窗半掩,街道上行人熙熙攘攘,川流不息。公子哥儿手持折扇,儒雅风流;富家千金绫罗珠翠,婀娜漫步。更有那店铺林立,绸缎庄锦缎绚丽,茶叶店茶香四溢,古玩店珍宝神秘。
装饰精美的游船画舫穿梭在秦淮河河面,船内装饰得古朴典雅,船上有歌女吟唱,游客可以乘船赏景品酒,惬意悠然。夜晚灯笼亮起,河面波光粼粼,如梦如幻。
秦淮河畔的青楼妓馆更是南京城的特色。这里的青楼女子不仅容貌出众,更是精通琴棋书画,吸引了众多文人雅士、富商巨贾前来寻欢作乐。其中,著名的“秦淮八艳”——柳如是、陈圆圆、董小宛、李香君、马湘兰、寇白门、卞玉京、顾横波,更是以她们的才情和美貌闻名于世。
而众多的文人墨客在这里聚会、交流、吟诗作画,更是留下了许多优秀的文学艺术作品,为秦淮河增添了浓厚的文化底蕴。
戏曲艺术也在此兴盛,各种戏班、剧团在此演出,昆曲、弋阳腔、海盐腔、余姚腔等多种戏曲形式在这里交融发展,更有些其他的地方戏曲或民间小调在此传唱,戏院里常常座无虚席,观众们沉浸在精彩的戏曲表演中,感受着戏曲艺术的魅力。
自崇祯帝发布讨逆檄文之后,南京城中便开始加强了管制措施,城中巡逻的兵丁数量显著多了起来。
如今的南京,其正式地称呼应为应天府,因与北京遥相呼应,故而被称为南京。此时应天府中的皇城自然是戒备森严,如铜墙铁壁般坚不可摧。而外面的京城城门口亦是驻扎了大量的兵丁,严格盘查着过往的行人与车辆。
应天府的城门众多,此时除了东面的朝阳门、北面的钟阜门外,其他的城门都已经紧紧关闭,禁止行人通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