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战略决策(1 / 2)

加入书签

这让陆渊意识到,想要彻底解决白波军的问题,除了要在正面战场上打赢,还需要给依附于白波军的十几万流民一条活路。

否则这种乞活军的组织形式,很容易就死灰复燃,哪里没有生存的希望,那哪里的平民就会变成扩散开来的“丧尸”,吃光沿途一切村镇城市的同时,又席卷更多没有活路的民众参与到“乞活”的大军中来。

这样的恶性循环陆渊不希望在河东郡上演一遍。

当然,治理的问题先放在一边,如果不把杨奉等人的野心在战场上打掉,河东的乱局就永远不会结束。

然而就像卫固介绍的那样,白波军的组织程度实在是太过松散了,以至于三四万的可战之兵,竟然被四位渠帅带到了四个地方作战。

杨奉部贡献安邑后,一直追击卫觊的河东军主力,从乌咸山一路打到了垣县,现在正在包围垣县城,企图一战歼灭卫觊。

韩暹一直率部在闻喜县与裴茂相持不下。

李乐部最为深入,他这一支部队一直沿着河东郡西侧扫荡,相继攻破解县、蒲反、河北三座城池,现在正在猗氏城驻扎。

胡才部则距离陆渊最远,现在正在绛县境内,看样子是打算配合韩暹部进攻闻喜。

陆渊估计四个人手上的兵力都不满一万,这意味着陆渊只要集结手头现有的兵力,就能在任意一处战场上取得压倒性的优势。

就像东郡当时的战局一样,只要陆渊认定了管你几路来,我只一路去的战略思想,各个击破白波军渠帅只是时间问题。

唯一需要考虑的则是另一路匈奴人的去向。

左贤王刘豹已经授首,右贤王去卑目前在何处尚不知道,依靠着轻骑兵的行动优势,匈奴人的部队在河东平原上可谓是来无影去无踪。

陆渊还要考虑溃散的左贤王部投靠去卑,河东郡内所有匈奴人合兵一处的可能性。无论在任何战场上,超过一万五千的胡人骑兵,都是能扭转战局的力量。

那么问题来了,到底应该先打谁?

张晟卫固等河东本地人,都主张先救垣县。

他们有这个想法很令人理解,毕竟河东长史卫觊带着大多数从安邑撤出来的人,就被困在哪里,如果真阳杨奉正面突破了垣县城,那河东本地人的官员就要被屠戮殆尽。

毕竟白波军事脱胎于黄巾军的组织,他们或许不会太过残害民众,之后抢夺粮食财物,然而他们对汉朝官员和世家大族可绝不会客气。

张奉于禁等陆渊自家的大将幕僚,则是主张先将孤悬于外,兵力也最为薄弱的李乐部吃掉。

而且按照于禁的想法,李乐部现在驻扎在河北县城,那里是一片山地,去卑的匈奴骑兵罪不可能出现在哪里,所以攻打河北是最优的选择。

双方各执一词,也都各有道理。

一方是从军事角度出发,在乱局中找到了最高效率的战争方式。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