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5章 千秋功业(2 / 2)
孙策在乌程停了两天,还在李怀、凌操的陪同下到石城山视察了一番。他的动静不小,严白虎很快就收到了消息,不敢正面交锋,带领部属退入白虎山。
但孙策没有派兵进讨,他派人进山招抚,然后便离开了乌程,直奔富春。
在余杭,孙策见到了叔叔孙静。与孙坚截然不同,孙静人如其名,不太喜欢折腾,这么多年一直守着老家。孙策到吴郡这么久,他也只是派人来问一声什么时候回家,然后……就没有了。
叔侄两人寒喧了几句,孙静就没什么话了,默默地坐着,有点走神,不时的瞟向旁边的田野。孙策也很无奈,这是天生宅啊,勉强不来。他让孙权搬来一只箱子,摆在孙静面前。
“什么啊?”孙静淡淡地说道:“家里不缺钱,你还是留着自己用吧,行军作战开销大。”
孙策亲手打开箱子,里面是南阳郡学这一年多来发表的文章。孙静学问一般,但他喜欢读书,看到这么多文章,他难得地露出了笑容。
“好,好,这个我收下了。”
“叔叔,这个礼可不能白收。”孙策笑道:“我有一件事要你帮忙。”
孙静露出几分难色,过了一会儿才勉强说道:“什么事啊?要不要出门?”
“出门还是需要的,但东不出钱唐,北不出余杭。”
孙静如释重负,连连点头。“那行,你说吧。”
孙策把自己的计划说了一遍。他和杨修说过,余杭、钱唐之间时有古玉出土,杨修将信将疑,这一路走来问了不少人,都说不知道,包括沈友等人在内,他已经怀疑孙策说谎。孙策一直没有反驳,他懒得和杨修打嘴仗,用事实打脸最直接。
良渚文化是史前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他前世曾经参观过,知道就在杭州市郊西北。城会消失,海岸线也会变,但山岭的变化极小,他这一路走来,基本可以肯定良潮的范围不出余杭、钱唐两县。孙静性子安静,耐得住寂寞,又有一定的文化素养,他来做这件事最合适不过。
当然,孙静没有考古学素养,目前也不具备发掘遗址的条件,但让他留心收集一些意外出土的东西还是没问题。真正意义上的金石学要到宋代,但汉代已经有萌芽,邯郸淳等人搜罗石碑就是金石中的石。孙策让孙静做的就是在良渚文化区收集古玉,先从自然出土的做起。
二十世纪发现良渚文明的时候都是意外,遗址上的积土并不厚,现在离良渚文化的时间更近,自然出土的可能性更大,只是没有人留心过。吴越地区的知识分子大多来自中原,在他们的心目中,这里就是蛮夷之地,怎么可能有文明。良渚文化没有青铜器,没有文字,但良渚文化有玉器。对儒家来说,发现玉器就是发现文明,有没有文字倒在其次。没有文字,正好证明文字不是什么仓颉所造,可以将儒家固有的历史观,从根本上动摇儒家的根基,为新思想的出现创造条件。
相比之下,这比造谶纬更有杀伤力,甚至比击败袁绍还要重要。击败袁绍争的是一时胜负,改造儒家却是千秋功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