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4章 进补(有空来潜水打赏加更)(1 / 2)
颍阴,高阳里。
荀悦挥着袖子在堂上来回急走,大声疾呼,声色俱厉,唾沫横飞。仲长统撇着嘴,歪着头,不屑一顾,每当荀悦停顿的时候,他的嘴角就会动一下,迫不及待的想反驳荀悦的论点。
孙策抱膝而坐,看着仲长统和荀悦辩论,不时的回头和诸葛亮、陆议嘀咕两句。颍阴令高深坐在一旁,神情恭敬,眉眼间却掩饰不住的得意,仔细看,还有一点兴灾乐祸。
这两天麦收即将结束,前方又没有战事发生,孙策忙里偷闲,来拜访荀悦。荀悦是荀家的读书种子,后来做过汉献帝的伴读,写过一部《汉纪》,算是荀家保皇派的代表。不过孙策主动来拜访荀悦,却是因为荀悦的另外一重身份:荀悦是汉末政治学者的代表之一,他的学术不仅仅是儒家经典,更是对社会现实的反思,代表着儒家学者中的理性成份。
仲长统也是其中之一。
荀悦年近五十,从儿时开始读书为学,到现在已经三十多年,再加上颍川荀氏的出身,算得上成名学者。仲长统还年轻,才十六岁,可是面对荀悦,他毫不畏惧,有理有据,逐一反驳。
孙策开始还听得懂,后来两人越说越复杂,引经据典,尤其是各家注释,他就懵了。他读过一些《左传》,但局限于理解历史事件和主要观点,对各家注解之间的细微差别,他一窍不通,听得云里雾里。陆议听得津津有味,他家学渊源,这些年也一直没有闲着,还经常去平舆向张昭、程秉等人请教,没什么障碍。诸葛亮也听得懂,但他似乎没什么兴趣。
听到外面有马蹄声和脚步声,诸葛亮主动起身走了出去。过了一会儿,他拿着一封军报走到过来,附在孙策耳边说道:“将军,鲁将军的消息。”
孙策不敢怠慢,向荀悦点头致意。荀悦正说得兴奋,也没在意,挥挥手示意孙策自便。孙策起身告辞,快步出了中庭。郭武、刘虎正在前院坐着,有一搭没一搭的闲聊,看到孙策出来,他们连忙站起。孙策坐在栏杆上,拆开军报浏览起来。
原本在鲁阳与黄忠对峙的黄琬正率领主力赶往颍阳,荀衍也放弃了临颍,三军可能会在颍阳会师,总兵力估计在六万上下。但鲁肃并没有求援,他只是汇报了对方的动向。
孙策却不敢怠慢。颍阳毕竟是县城,城墙不够高大坚固,城防设施也不够完备,麹义、黄琬甚至不需要大城攻城器械,仅用最原始的蚁附战术就可以强行登城。有十几倍的兵力优势,就算鲁肃对挡得住,也要付出惨重的代价。别的不说,攻城时双方的箭阵密度就完全不是一个级别,数量上的绝对优势足以弥补质量上的相对劣势。
“走,回大营。”
——
郭嘉围着沙盘模型来回转着圈,几个军谋散在一旁,轻声议论着。见孙策快步走进来,他们纷纷闭上了嘴巴,挺起了胸膛。
“奉孝,还有什么消息?”
“消息不多,而且很不及时。”郭嘉摇摇头,咂了咂嘴,有点郁闷。因为双方骑兵的数量悬殊,斥候的伤亡率居高不下,导致消息的完整性大受影响,他们收到的都是零星的消息,空白处很多,只能靠猜,滞后性也很严重。虽然颍水以东的消息还好说,颍水以西的消息至少要滞后一天。没有及时收到黄琬移师的消息,原因正在于此。
“鲁肃会被包围吗?”
“被包围是必然的,关键是他能守住几天,会不会被围歼。”郭嘉揉揉眉心,看起来有点苦恼。“麹义这是想逼将军增援,要和将军决战啊。”
孙策也这么想。兵力悬殊,骑兵不足,这都是明摆的。他想以守伐攻,以放弃颍水以西为代价,将麹义、荀衍挡住,为屯田收麦争取时间,必要的情况下不惜烧掉已经成熟的麦子。这是他的想法,但麹义、荀衍不会跟着他的希望走,一旦发现分兵攻城不切实际,他们干脆集中兵力,中路突破,逼他决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