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1 / 2)

加入书签

这大半个月以来,于浩亏损每天都在递增,这也让他不免有些上火。

坐在中环小巷里面的凉茶铺,于浩皱着脸把一大杯的凉茶猛灌进了口中。

等喝完了凉茶,于浩用牙签挑了两片陈皮进嘴里,付完钱后才往公司赶。

随着时间的推移,于浩不怎么在场内期权的市场接单的同时,转而更为关注场外期权的合约。

距离十月还有那么几天,于浩支付的权利金也才不过刚刚摸到30亿的边缘,这规模总的来说是不及他预期的。

迎着炎热的天气,于浩挤进了国金的电梯里,此时刚刚吃完饭回来的人巨多,于浩渐渐的被挤到了角落里。

“真的是傻子,有钱烧的和市场做对抗?没瞅着市场正在走牛市吗。”

“埃。你说那个在雪球期权上面做空的人到底亏了多少?”

“不知道,不过雪球的交易量降下来了,估计已经亏懵了吧。”

“我也这么觉得,不过真可惜了,知道得太晚没挣着钱,如果不是我以前的同学告诉我,我还真不知道有那么大的水鱼,安联的基金经理还准备天天蹲他。”说完,那人轻轻的摇了一下头。

随后他就看到站在旁边的于浩,正用无法言明的目光看着自己。

电梯里本来就拥挤,所以两个人聊天再怎么压低声音还是会被人听见的。

而于浩就站在他们隔壁,自然听得一清二楚,也知道自己这条大水鱼现在是什么阿猫阿狗都窝在场内期权里面等着吃自己。

可惜于浩没办法大规模放消息,自己已经从场内期权转到场外期权了,毕竟那样实在是有点高调不说,于浩也不想被太多的无谓人给盯上。

就像现在的电梯里的两个吃瓜群众,当着当事人的面开始愉快的吃瓜。

回到景云的于浩摇了摇头。

许益正坐在前台的位置上叼着牙签看报纸,作为于浩的身边人,他或多或少感觉到于浩最近的心情不太好,所以也没敢随便吭声。

等看到于浩晃悠着回到办公室,许益才松了口气。

可是还没等他重新看起报纸的时候,景云的玻璃门外,一个穿得人模狗样的中年人正在探头探脑的往里面看着。

看了一会儿就又重新去按电梯门,看起来像是走错楼层了。

许益也没放在心上,想着那两个臭小子吃个饭怎么那么久还没回来。

而在门外的人虽然正对着电梯,却一直用眼角的余光打量着玻璃门里的许益。

等电梯到了,他才重新迈开腿走了进去。

出了国金,向雄有些遗憾的回头望去,穿着高跟鞋的女秘书走到了他的身边问道:“向总您去哪里了?”

向雄看了女秘书一眼,没有回答她的问题。

反而是上了车,离开了中环。

在香江基金公司遍地开花,基本上都是规模小得可怜了小型私募,管个几千万都顶天了的那种,但是向雄的长泽基金却不同。

基金公司成立于80年代初,由刚刚毕业的向雄和几个同学一同创办。

二十年来,他们一同经历了香江金融市场的风云变幻,这也使得长泽基金有了一个业内别称。

富豪投资管家。

李超人,已经进去的大刘,郑裕童等等都是或者曾经是长泽基金的合伙人,注意一点就是,长泽基金为富豪们管理的,是富豪的私人财产,并不涉及到他们的上市公司。

管理超级富豪的私人财产是一件很麻烦的事,因为这群人太过聪明,不像一般富豪那样好忽悠,对一些行业理解,人家比你还了解。

所以这二十年来,向雄基本上是被逼着进化的。

而他向雄也一步步的变成了香江金融市场上的隐形大鳄,鲜有人知道他的身份。

在中午时分,借着吃饭的时间来到中环,其实他是想见于浩一面的,但是临近门口他这个念头却熄灭了。

“回公司吧。”坐在车里的向雄吩咐道。

司机听着向雄特有的粗犷声线,发动了车子。

如果于浩这段时间仔细看一下场外期权的合约就会发现,有相当一大部分的对赌来自于长泽基金。

而长泽基金也正是这波推高港股的幕后黑手之一,也是领头羊中的一分子。

而在场内期权,长泽基金也薅过于浩的羊毛,只不过还没薅多少于浩就收手了。

向雄面无表情的看着窗外。

他在景云的门口,忽然意识到他和于浩见不见面其实并不重要,因为在市场里他们早就已经见过面了,而且向雄已经赢了第一局。

接下来,如果于浩继续做空恒指,向雄会借着拉高出货的这个契机,连带着把于浩也消灭掉。

只是于浩很聪明的没有选择股指期货,不然的话向雄吃起于浩来,只会更加轻松。

长泽基金并没有坐落在中环,反而是选择了距离中环有一段路程的地方,其总部是一栋只有六层的小楼,占地在一千多平方米。

长泽基金的门口并没有挂着公司的名字,只有走进了一楼大厅,才能在墙壁上看到长泽基金几个大字。

这里也是向雄起家的地方,以前这里是一栋破楼,后来被他推倒,再把附近的地皮买过来,重建了这么一栋楼。

用向雄自己的话来说,就是这块地旺他!

公司的后面停满了豪车,这些都是长泽的基金经理开来的。

和于浩的景云大权在握不同,长泽更依仗手下的基金经理,因为管理的资产过于庞大,仅凭向雄一个人是不可能的。

所以长泽一直在注意市场上崭露头角的人才,用高薪把他们吸纳到自己的公司。

至于自己培养?他是真没那个空档和耐心。

在回办公室的路上,向雄正琢磨着要不要等于浩破产了,把他也拉进来公司。

毕竟像于浩这种白手起家的年轻人,还是很罕见的,十足当年的自己。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