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二章 发展的方向,大明科学院!(2 / 2)

加入书签

这是他认真算过的。

对需要获取技术的工匠们而言,即令《科学》期刊的价格涨十倍,他们中的大多数人,还是会咬着牙关购买。

以前书籍的价格从来不低。

也就是朱允熥发明了滚筒式油印机,使得书籍印刷变得极为容易,后来大明制造局的成立,又促使纸张,油墨的生产技术大大进步,造价不断降低,才将书籍的价格大幅度压下来。

即使如此,外面现在也买不到像《科学》期刊这么便宜的书。

更别说《科学》期刊上面刊登的内容,都是极为珍贵的技术。

涨价十倍,购买的人虽然会减少一半左右,但能赚到的钱却不可同日而语。

“不许涨价。”

就在赖文安以为太孙殿下会批准他涨价的建议时,朱允熥却是断然否决了。

“《科学》期刊并不是为了赚钱盈利而设立的。”

“它的目的,是推动大明的科学技术进步。”

“至于《科学》期刊如今入不敷出,经费不足,可以由朝廷拔款。”

开玩笑呢。

大明制造局那么多钱,他都投了。

与之相比,《科学》期刊根本花不了几个钱。

“听着,本宫并不是要你的《科学》期刊盈利,亏本是正常的,你不必为此而自责。”

类似于这种学术期刊,仅靠订阅能赚钱,那才是咄咄怪事了。

后世都不存在这样的事。

后世大部分学术期刊,都是通过向投稿者收取版面费养活自己的。

第一期《科学》期刊赚钱,那是因为它仅仅只是低阶科普读物,受众很广。

研究越来越深,便会曲高和寡,就越不可能赚钱。

但这正是学术期刊的意义所在。

不进行深入研究,那便是大众读物,而不是学术专刊了。

如今的《科学》期刊总刊,仍然是有大量科普内容的基础读物。

但下属的各项专刊,已经在专业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了。

尤其是随着邮司的建立,不仅仅是金陵,全国各地的人,都开始给《科学》期刊投稿,水平当然不断提高。

“啊!”赖文安先是大吃一惊,旋即一阵狂喜:“谢太孙殿下。”

朱允熥笑道:“你列一个具体的条陈,缺多少钱,朝廷给你拔多少,只要能让大明的科学技术水平飞速提高,朝廷缺了谁的钱,也不会缺了给《科学》期刊的拔款。”

赖文安闻言,抬起头来,望向太孙殿下,脸色变得复杂起来。

他很快低头,似在犹豫着什么,又沉吟了片刻,方道:“这恐怕不是一笔小钱。”

朱允熥问道:“需要多少呢?”

赖文安道:“下官算过,只怕每年都需要上百万两银子,甚至更多。”

旁边的杨士奇一下子瞪大了眼睛:“怎么可能需要这么多钱呢?你们编辑人员才多少?”

朱允熥也不由得皱眉。

《科学》期刊虽然卖得便宜,但若单纯拿印刷出版这一块来说,仍是赚钱的,毕竟成本很低。

亏的仅仅是编辑部的钱。

可养一个编辑,一年不过几十两银子罢了。

没道理花这么多。

赖文安深吸了一口气:“其实给编辑人员的薪水开支,倒还在其次。”

“主要是大伙儿认为,许多文章的投稿,咱们收了之后,还需要去验证。”

“按照文章上的记载,将东西制造出来,这往往耗资不菲。”

“可若是不验证,文章也不敢随意发表刊印,唯恐误导了读者。”

“如此一来,所需经费开销便会激增。”

朱允熥愣了一下。

实验?

科学期刊自己在做实验?

也对。

后世科学发达,期刊收录文章有自己一整套标准流程。

审稿的人,本身也是在一线的科学家,有很丰富的实验经验,有些问题,他们一眼就能看出来。

但《科学》期刊实际上是一个草台班子。

矮个子里面拔将军,挑出来的人,并没有经过数十年的科学训练。

他们不自己动手验证,心里也没底气。

再则,后世有很多实验室。

学术论文发表之后,只要不是没啥用的灌水论文,真正有用有价值的论文,很快就会有别的实验室重现论文的成果。

无法重现,论文就会被撤稿,乃至追究造假者的责任等等。

但这个时代,什么都没有。

早期只做基础简单的技术科普,这些都不是问题。

能不能造出来,说得对不对,有经验的人一眼就能看出来。

随着研究的深入,便会暴露出其中的不足了。

但是,《科学》期刊的编辑,自己做实验,总觉得怪怪的呢?

朱允熥脑海内念头飞转。

前世有资格给学术期刊审稿的人,哪个不是学术界大佬?哪个不自己做实验,不带团队做实验呢?

《科学》期刊编辑部的人,不也正该向这方面发展吗?

可是,一旦他们都开始自己做实验,做研究……那《科学》期刊,就不仅仅是学术期刊了。

而是科学研究院!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