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四章 瞒天过海……自毁长城!(1 / 2)

加入书签

哗啦!

哗啦!

周围的树轻轻摇晃。

发出极轻的声响。

金陵地处南方,与北方不一样,冬天的时候,有很多树的叶子并不会落尽,只是树叶的颜色没有春夏时那般嫩绿。

风很轻柔,树晃动的声音并不大,若不注意,很容易被大脑自动忽略,便仿佛从来都不存在一般。

只有在这一刻,气氛骤然凝固的时候,原来淡淡的声音,才显得那般刺耳。

自来到这个世界后,朱允熥也渐渐完成了一次又一次的蜕变。

杨士奇说他喜欢朝堂,因为朝堂上有世间最顶尖的人物,谋虑周详而深远,布局精巧而细致。

他们的心思,远远超过了普通人。

凌驾于世人之上,俯瞰天下众生。

与这等人物为友也好,为敌也罢,总好过终日与碌碌无为之辈,愚笨不堪之人相处。

朱允熥对此亦越来越深有体会。

人是环境的动物。

在不同的生活环境下,人会变得完全不同。

比如说,如果是从前,面对“真情流露”的齐泰,朱允熥只会被他感动,心情会十分复杂。

会想到可恨之人亦有可怜之处。

黄子澄、齐泰纵然做出背叛大明,背叛华夏民族之举,出发点却是自以为是的想救天下人。

人是为会变的。

正如后世那个人人唾骂的大汉奸,在其年轻时,也曾写出过豪情万丈的诗句。

“慷慨歌燕市,从容做楚囚。引刀从一快,不负少年头。”

若他当时身死,此诗必定被千万人传诵,此人也必定被天下人交口称赞。

除了这些以外,朱允熥不会想太多。

更不会产生什么怀疑。

可是与老朱、杨士奇、姚广孝等人打交道打得多了,他也开始受到影响,开始想得更多更深。

想一个人某个举动背后更深的含义。

事情的第二层,第三层……

故而,当齐泰向朱允熥“坦诚”交道的时候,他在心情复杂之余,也立即想到,这会不会是一个陷阱呢?

于是乎,朱允熥便出言试探了。

是的。

朱允熥刚才并不清楚齐泰是否真的是在用“死间之策”,是不是一场精心布置的谋略……他只是在出言试探!

如果是冤枉了齐泰,如果对方确实是死前悔改认错,那一句试探之语,也毫无关系。

反之,若对方真有问题,或许便能看出端倪。

结果是显然的,齐泰的神色已经自证了一切。

朱允熥心中叹息。

齐泰与黄子澄,一个是应天府乡试第一,另一个全国会试第一,殿试第三,这般会读书的“学霸”,当然不可能是愚笨之人。

他们费尽苦心想出来的谋略,自然是十分高明的。

然而,事情具体实行的时候,又是另一回事。

同样的试探,老朱在面对杨士奇、姚广孝时,都曾经用过。

两人的反应,皆是镇静无比,淡然以对。

但齐泰却不行。

朱允熥一个简简单单的试探,他就自露马脚了。

毫厘之差,便是天壤之别。

“你是如何看出来的?”齐泰惊恐不定的问道。

他自认为自己的谋略并无任何破绽,刚才的表演也没有任何问题。

“我没有看出来。”朱允熥摇了摇头:“我刚才是相信你的,只是想最后浅浅试探一下,你自己主动暴露了。”

齐泰呆住了。

怎么也想不到竟然是如此。

最后一刻,功亏一溃。

他有些痛苦的闭上了眼睛。

为了今天,齐泰已经准备了太久太久。

光是写这些供词认罪书,就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自以为万无一失。

却没有想到,朱允熥一个简单的试探,他就自己承受不住而崩溃了。

“若本宫所料不差,你和黄子澄写的这些供词,认罪书,恐怕都不止这一份吧。”

“将这一份供词交给本宫,让本宫暗中以此挟制朝中诸臣,看似是在助本宫掌控朝中大权,使得从此再无人敢反对本宫,让本宫可以毫不费力的清除任何反对派。”

“就在本宫以为掌控一切的时候,却不知那些官员都知晓了,他们手中也有同样的供词。”

“曹孟德尚且知道,要烧毁部下私通袁绍的证据,而不是按图索骥去抓人。”

“因为当时的情况,稳定人心远比去报复,去抓内奸要重要得多。”

“但即使通敌的人再多,也不可能人人都是。”

“你和黄子澄的供词,可是将满朝文武,都一网打尽了,一个不留啊。”

“我若真信了你上交的供词,以此去挟制官员,势必众叛亲离。”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