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二章 徐妙锦的分析!关键原因!(2 / 2)

加入书签

“可我接触过此女,她不仅知书达礼,人更是聪明伶俐,有一颗七窍玲珑心,虽然年岁不大,处事却极为老练。”

她顿了顿,变戏法似的从怀里掏出一些零食,自顾自的吃起来,边吃边道:“依我对太孙殿下的分析,他虽然聪明,有盖世之才,却与勤奋的皇帝陛下不一样,他是一个很懒的人。”

小姑娘悠悠道:“能想出用简报的法子批阅奏章,处理朝政,也只有懒鬼才想得出来。”

朱允熥看的《每日简报》虽然是朝廷绝密,外人都看不到。

但编简报可是一个不小的工程,需要将奏章汇总编辑,再加上反复审核,确认无误,参与的人员数量可不少。

当然,为了保密,就算是编辑,审核的人,大多也仅仅只知道自己负责的那一小部分内容,而不是简报的全部。

不过,调集数百人编简报这件事,并不是秘密。

朝廷官员都知道。

徐妙锦当然也早有耳闻。

徐辉祖微微皱眉,不明白妹妹一会儿说顾盼君的能力,一会儿说太孙殿下的秉性,两者之间有什么关联。

但妹妹不会无缘无故的提起,他一时想不明白,也没有插言问话,继续听下去。

“有简报之后,处理朝政方便多了。”

“但除了朝政,还有家务事要处理。”

“皇帝家的家务事,可是很麻烦的。”

“太孙殿下连处理朝政都想出了偷懒取巧的法子,那家务事便会更加如此。”

“可偏偏家务事又和朝政不同,偷不得懒,取不了不巧。”

“最好的办法,是娶一个贤内助。”

“俗话说得好,‘男主外,女主内’嘛。”

徐妙锦不断往嘴里塞零食,说话的声音却没有停止的迹象。

“他是太孙殿下,将来是要登基继位的。”

“后宫家务,可不容易处理。”

“别看朝中人才济济,可大臣的都是男子。”

“后宫的事务,又不能让一名男子来处理。”

“太孙殿下想偷懒,必须要找一名女子,此女必须读过不少书,人还得聪明伶俐,知礼仪,懂进退。”

“这样的要求,放在一名男子身上,我大明或许能找到一千个,一万个,乃至更多。”

“朝廷里的官员,一抓一大把,许多人都能做到。”

“但放到女子身上,就不简单了。”

“天底下认得几个字的女子,大多都是大户人家出身了。”

“学问能达到寻常秀才的程度,已然是凤毛鳞角,整个天下都挑不出多少。”

“便是以太孙殿下之贵,要找这样的人,也不容易。”

“偏偏那顾盼君就正好符合要求。”

“别说她长得国色天香,就算是貌似无盐,丑陋万分,只要能帮太孙殿下处理好后宫事务,恐怕太孙殿下也愿意将她收入后宫。”

“反正太孙殿下富有天下,将来自然有三宫六院七十二嫔妃,后宫佳丽三千,想要什么样的美色得不到呢?”

“真正难得的,反而是能帮他处理好后宫事务的女子。”

徐妙锦侃侃而谈,讲出了自己的分析判断。

在这个世界,男子受到的教育,强于女子千倍万倍。

寻常百姓家的孩子,如果是男孩,哪怕家里很穷,只要还有一口饭吃,也大多会在孩子小的时候,咬紧牙关送他去上一年半载的学堂。

这倒不是为了去参加科举之类的。

那需要数十年脱产学习,底层百姓根本供不起。

只是为了认识几个字,会写自己的名字,不至于做一个睁眼瞎。

《大明日报》的读者,便大部分都是这种人。

要不然,也不会有那么高的发行量。

在这个时代,能考取秀才,已然是读了很多书的人,差不多相当于后世的博士,甚至更高。

知识水平从来都是分层级的。

正如后世有博士,有硕士,还有本科,专科,高中,初中一样。

这里面,初中生的数量,肯定是博士的千倍。

而在大明,只读过几天书,念过几个月或者更短时间私塾的人,数量也同样是秀才举人的千倍万倍。

别以为穷人家的孩子就完全不读书。

他们大多数只是读的书不多,知识储备量不足以参加科举而已。

实际上,就算穷得如老朱家这样的,也因到庙里当和尚而读了一两年的书,奠定了他后来的基础。

大明的开国武将,哪个人小时候家里不穷呢?

但基本上都还是认识几个字的,只是书读得不多罢了。

但这一条,也只对男子成立。

女子就真的是绝大多数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也不认识了。

连学堂的门,都从来没有进过。

甚至很多家境还算殷实的人家,女儿也是连一个字都不认识的。

当然,大户人家是例外。

大户人家的女儿,还是会读书识字的。

但是,也不会像对待要参加科举考试的男子那般,读很多很多的书,接受很高的教育。

一般是在年岁不大的时候,学三五年,就完结了。

《红楼梦》里的林黛玉,也不过是念了六年书(她自谦说一年)。

六年,放在后世,才小学毕业。

虽然古代因为只学语文,故而学的内容更多更深入,然而,除了极少数的天才,大部分小孩子的接受能力毕竟是有限的。

正常人通过三五年的学习,语文文化水平能达到后世初中生的程度,已经非常了不起了。

何况,因为这个时代的女子读书,没有考试压力,没有升学压力,学得好或者学得不好,全凭个人自愿与兴趣。

实际上,除了极个别如李清照那等天才之外,大多数人读了几年书之后,是不如后世初中生的,甚至可能连后世的小学生都比不上。

毕竟,骨子里天生就喜欢读书的人凤毛麟角,尤其是小孩子,大多都是在家长和老师压迫下才读书。

这个时代的女子在没有人逼迫,没有任何压力的环境下读书,能读成什么样子,可想而知。

故而,徐妙锦才说顾盼君这样的女子很难得,整个大明都找不出多少。

讲完自己的分析,徐妙锦话锋一转,笑道:“我这个妹妹,可不是白认的。”

“若我所料不差,此际太孙殿下就该带着那顾盼君,前来我徐家登门拜访了。”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