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三章 欠了一屁股债的大明……杨荣的招!(1 / 2)
此言一出,旁边的蒋瓛和吉垣不由得暗暗交换了一个眼色。
今日闹出这么大的乌龙,这人却一开口便以此来贺喜,还真是巧舌如簧啊。
赖文安也暗暗钦佩。
不愧是太孙殿下重用之人,就是会说话。
大家都为此事而惶惶不安,他却能将其说成“好事”,真厉害。
他不由得偷偷向皇帝陛下瞥去。
却见陛下的脸上,亦露出淡淡笑意,似是对他这个说法,十分受用。
看来,陛下对杨荣的说法,竟有几分认可?
马屁拍对了?
赖文安心中的钦佩之情更甚。
杨大人当真不凡啊。
大家都吓得半死,唯恐陛下天威震怒。
他竟然能如此平静,侃侃而谈。
“那二喜呢?”上方,老朱神色平静问道。
杨荣拱手道:“陛下巡视大明,无意中发现朱孙这等治国之大才,旷绝古今,横冠当世,大明有此等人物,江山从此可高枕无忧,千秋万代,此为二喜。”
老朱霍地一下,站起身来,问道:“你竟然知道朱孙?”
杨荣神色镇静,道:“微臣自是知道,还容事后细禀。”
他没有在这个问题上停留,便迅速转进:“陛下,还有第三喜。”
不待老朱询问,便接着道:“太孙殿下已然有了意中人,正待禀告陛下,娶妻成婚,陛下从此可安心矣。此为三喜。”
“有此三喜,大明江山幸甚!陛下幸甚!”
“臣特来恭喜陛下,贺喜陛下!”
杨荣重重磕头,高声祝贺。
房间内安静无比,唯有杨荣的声音依旧在众人脑海内回荡。
赖文安亦跪在地上,用眸中余光偷瞥向杨荣。
却见他正伏在地上,低趴着的面容向后向下,却正用目光示意。
赖文安微微一怔,旋即反应过来,忙道:“微臣恭喜陛下,贺喜陛下!”
蒋瓛和吉垣的相互对望了一眼,也跟着跪下:“恭喜陛下,贺喜陛下!”
其他人皆跪下:“恭喜陛下,贺喜陛下!”
……
上方,老朱脸色阴晴不定。
朱允熥能找到媳妇,他固然高兴,但此事来得太过迅猛,连什么人都不知道呢。
老朱沉声道:“你说熥儿有了意中人,可是你们的安排啊?”
他甚至没有问对方是什么人,而是直接问是不是他们的安排!
自古“弄臣”最喜欢往皇帝身边塞美女,以此来掌控皇帝。
熥儿虽然聪慧,却正当年轻,气血旺盛,正是欲望最强之时。
自古英雄难过美人关,熥儿可不能在这上面,受了别人的摆布。
“微臣等确实有为太孙殿下的婚事张罗,但此事最后能成行,却非微臣等人所能控制。”
杨荣道:“太孙殿下雄才伟略,胸中自有天下,非美色所能迷惑。”
“最终所挑之人,一为平民女子,二为已故中山王之女。”
“平民女子,饱读诗书,却无深厚家世,立其为妃,无须担心外戚掌权干政。”
“中山王之女,名门之后,立为偏妃,一则可拉拢勋贵,二来则可以平衡后宫,不使一人独大。”
“殿下深谋远虑,成竹于胸,不为美色所动,不乱心中之智,令微臣等钦佩不已。”
这番话就可谓是神来之音了。
没有做太多的解释,而是直接点出了朱允熥的安排。
能做这样的安排,自然就是没有受迷惑。
老朱听他说到这里,脸上方浮现一缕喜色,转瞬即逝,平静道:“自古婚姻,无非“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熥儿是大明的储君,他的婚事,又岂是儿戏?”
“你说的这两人,咱还要好好考察一番。”
说着,他话锋一转,道:“你适才说,你认识朱孙?”
杨荣心中一凛,忙道:“微臣确实认识,并深受其教诲,受益匪浅,若非是他,微臣也不会有今日。”
老朱闻言,眸内精芒骤闪:“如此说来,他还是你的老师了?”
“微臣惭愧,不敢以弟子自居。”杨荣忙道:“此人之才,震古烁今,举世无双。放眼当今天下,恐怕也只有陛下能与其高谈阔论,纵评天下。”
“所论者,天下之大事;所谋者,万世之太平。”
“微臣才浅不堪,未得其万一。”
“若能收为弟子,固三生所愿,奈杨荣德薄,无此机缘。”
老朱哈哈大笑:“朱孙确实是咱平生仅见的绝世之才,但他的‘道’可是颇有些离经叛道,又难免曲高和寡。”
“咱本以为,这天底下,能理解他那等人才的人应该不多。”
“想不到,你竟然能这般懂他。”
“看来,你也是一个人才啊!”
杨荣磕头道:“陛下谬赞,微臣愧不敢当。”
“你能与他谈论,能听得懂他的高论,那便当得起。”
老朱笑道:“所谓‘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嘛。”
“倘若你真是不学无术,他和你说那些,便是‘对牛弹琴’,你也听不懂。”
老朱挥了挥手,道:“你别跪着了,起来说话吧。”
“谢陛下!”杨荣磕首,慢慢从地下爬起,低头弯腰垂手而立。
动作恭敬,不快不慢。
“你叫杨荣,是东宫主薄?”老朱打量着他笑道:“这么说啦,就是七品官了。可还有在朝中负责其他事务啊?”
七品官不算高。
但东宫是储君,东宫的属官是为未来天子作班底的。
一旦新天子登基,他们便都是潜邸旧臣,都会被重用。
故而,东宫官员,不能单纯看品级的高低。
而且,如今朱允熥执掌朝政。
他也会用一些自己的官员负责朝廷的事务。
故而老朱才这般问。
杨荣拱手拜道:“正是。”
“微臣近日因做了错事,被太孙殿下责罚,免了品级,如今却是没有了品级。”
“只是仍在太孙殿下身旁听命,平日里负责帮太孙殿下起草文书,兼领着税务司的差使。”
此言一出,老朱的神色,顿时微微一变。
他自外出之后,便只从《大明日报》上了解朝廷大事。
原来的秘密渠道,虽然一直在运作,却早就得到了他的旨意,除非是有惊天动地,可能危及社稷安危的大事,否则,便一律不报。
这是因为老朱本就是微服私防,若再整日与情报机构的人联络,便很容易暴露身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