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第二篇论文(2 / 2)
至于质量有没有提高,我不敢说,还得郭主任……不,郭院长来评判。”
“叫郭主任就挺好。”
郭有良笑呵呵道。
曹冠林的落马,让他官升一级。
虽然这几天比以前忙碌许多,但心里高兴啊!
“哪能呢,得叫郭院长。”
林奇笑道:“我相信您明年就能摘掉那个‘代’字,成为真正的副院长。
将来假以时日,再去掉那个‘副’字,肯定也没问题。
我提前叫一叫,适应一下这个称呼。”
“你啊你啊。”
郭有良笑道:“做生意做得太圆滑了,这样不好……不提这些,咱们看你的论文。”
“好。”
林奇点点头:“您先看。”
“嗯。”
郭有良从桌子上拿起一本杂志给他:“昨天刚买的,你先看会儿吧。”
说罢,低头认真地看起了手里的论文。
“九十年代农村经济的改革和发展,面临着一系列层次比较深、涉及面比较宽、需要从国民经济全局的高度来统筹考虑的新问题。
这些问题大多不是在短期内就能从短期内就能从根本上去解决的,但却必须及早地对这些问题有比较清醒的认知……”
开篇一段概括性的文字。
最后是:“概括起来说,主要的问题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关于如何保持农民收入的持续增长问题。”
仅仅是这一个方面的问题,林奇就写了三千字。
不过,其中大部分,还是他在上一篇论文《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分析和思考》中所阐述过的内容。
只不过又新增添了一些新的归纳总结内容。
由此也可见。
林奇的两篇论文,可以说是一个递进式的关系。
以上一篇论文为基础,进行拓展、深挖,形成了这篇新的论文。
这一部分的具体内容,郭有良非常熟悉,很快就看完了。
再看第二个方面的问题。
“二、关于农村经济发展模式的问题。”
“改革以来,特别是自1984年以来,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给了人们以全面振兴农村经济的巨大希望。
由于乡镇企业已经起到的巨大经济作用,使得人们、特别是使得从事农村工作的同志和广大农民形成了一种对于农村经济发展模式的认知。
那就是为了解决农民的就业和收入问题,为了解决对农业投入和农村的社会发展问题,一定要大力发展乡镇企业……
但问题也有另外一个方面。”
这一段内容,主要讨论了乡镇企业对于农村经济发展的利弊分析。
既肯定了乡镇企业所带来的巨大收益,但也提出了几个问题。
比如。
“乡镇企业由于受投资规模的限制,相对而言总是趋于小型化和分散化,但大国的工业结构式不能过于轻型化的。
如果大国的工业结构过于轻型化,能源和原材料过于依赖国际市场。
首先遇到的问题就是外汇收支难以平和,其次则是要遭受国际市场货源和价格波动的巨大风险……”
又比如。
“乡镇企业的发展,也是地租转化为工业资本的过程。
但它的转化是就地的、分散的,而不是聚集的,除少数地方之外,它起不到推动城市化进程的作用。
因此,乡镇企业的发展,确实加速了我国的工业化进程。
但它同时也加剧了我国本来就很突出的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的矛盾……”
还有其他几点问题。
把利弊分析地很透彻。
紧接着是第三个方面的问题。
“三、关于农村财产关系的变化及农户家庭经营的地位问题。”
这里,讲的是由“包产到户”到“包干到户”所引起的农村财产关系发生的变化,以及由这种变化所导致的农民家庭经济地位的转变。
洋洋洒洒,也有两千字左右。
单独摘出来,都可以当做一篇小论文了。
“四、如何正确理解农户经济、合作经济与集体经济之间的关系问题。”
在这个方面,主要讨论了一个层次较深的理论问题。
那就是,正如小标题所言,三种经济模式之间,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
林奇将它拆分成了两个方面。
其一,合作经济与集体经济之间,有什么联系与区别?
其二,农户经济应当经过什么样的具体途径,才能最终融入集体经济?
在解释这些问题的同时,他又不断地提出了一些新的问题。
比如说。
“有些地方的乡镇企业发达,雇佣了不少外来劳力,而在收入分配上,实际是做不到本地劳动力和外来劳动力同工同酬的。
因此,在这些地方‘以工补农’和发展集体福利的资金中,有相当部分实际是由外来劳力创造的经济剩余所提供的。
所以应当考虑,到底有多少地方,可以通过这种形式来发展壮大集体经济?”
四个方面的问题全部讲完。
论文戛然而止。
并没有什么总结性的段落。
也没必要。
因为在前面这足足一万字的内容里,就已经对这四个方面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拆分、阐述。
“好!”
“非常棒!”
“你这篇论文的学术水平很高!”
“许多内容,即便是对我而言,都是非常具有启发性的!”
郭有良将论文看完,兴奋不已。
拍着桌子,大声叫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