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六章一镇之长(1 / 2)

加入书签

调整后的小浪镇党政新班子第一次全会,讨论的就是人大换届工作。

        这次会议是王中意和吴韧充分交流过思想、高度统一了意见后决定召开的。会前王中意特意找了二个副书记和几个党委征求了意见,发扬了“民主”,取得了党内思想的高度统一。会议名曰讨论,实际上只是宣布方案和强调“原则”而已,再就是党政领导在选举工作中的分工和人事安排,落实、包干到人。

        大选在既,关于选举的会议也频繁起来,以至办公室每晚都在加班加点打印各种关于选举的文件、资料、表格。

        党政联席会议确定了方案和原则后,就召开党政主要领导参加,各片区书记、主任以及相关负责人扩大会议贯彻上次党政会议精神,严肃选举纪律,强调组织意图、层层落实领导干部包干负责制度。然后再开全镇副科以上包括副科干部、各片区书记、各村支部书记、镇站所委室负责人、县直驻镇单位负责人、学区负责人、各村党支部第一书记大会。王中意在会上明确了各村党支部书记原则上都要当选为镇人大代表的指导思想,并说这是辛勤工作在基层一线的同志应该享受的政治待遇云云。

        最后就是全镇所有干部、职工关于选举的培训会,因为选举日那天他们都将以指导员、监督员、战斗员的三重身份开赴选举第一线。

        各片区的选举方案相继报上来了,具体到各个选区。候选人的提名方式也大同小异。按照指标分配一般行政村都是1—2名代表,模式90%以上就是支村两委提名支部书记,再召开党员、村民小组长、村民代表大会上从他们当中推选1—2名候选人构成正式候选人名单。

        在农村基层人大换届选举不是选村干部,所以争议一般不大。工作结束一统计,果然90%的村支书都顺利当选民了镇人大代表,将近8%则由其它乡村干部囊括,群众代表2%左右。选举结果完全体现了党委意图,从组织上极大的保证了政府换届的顺利进行。

        吴韧在即将接受小浪镇人大代表的“挑选”的同时,又被选举为县人大代表,代表小浪镇6万5千人口去选县长、副县长。

        县乡同步换届,大选之年啊。

        接下就是政府换届,有了前面的基础和铺垫,就好办得多了,至少吴韧心中有底。选举前王中意和吴韧一起召见各管区书记、主任谈话、走访辖区内德高望重的老同志,社会名流,部分镇人大代表。为了保证组织意图,对内实行领导干部、中层骨干分区分块,包干负责,明确到人;对外则正面引导,多做思想工作。尤其是选举前的一个星期,王中意和吴韧几乎天天在基层转,有时晚上还得“活动”,劳心劳力,在所不辞。

        小浪镇第XX届人代会胜利召开,在鲜花和掌声中选举产生了小浪镇新一届政府班子。当四周的掌声如潮水一般的涌来时,吴韧终于成了法律认可的小浪镇当家人、法人代表,成了小浪镇政府班子的班长,成了小浪镇干部们口中的“二老板”……

        换届选举的工作至此走完了所有的程序,圆满结束。一个实质正科级领导干部就这样产生了,吴韧也这样成了庞大的官僚体系中算是能上台面的“鸡头”了。

        这时的吴韧想到的却是他的父亲,那个行伍出身一辈子跟政治打交道的老官僚,他经常因廉价酒精作用而血丝密布的眼睛,他日益松驰的脸部肌肉,他一生艰苦奋斗所得来的退休前组织“垂怜”而解决的副科级待遇……

        要不是组织的意图,吴韧哪得如此顺风顺水,一呼百应,如果没有组织的安排这个镇长的位置还真不敢想像。

        “窥一管而知全豹,基层民主状况堪忧”、“过于真实的东西,往往就成了时代的硬伤……”,吴韧他的官场日记里这样评论基层民主、记载似水流年中的往事,他之所以这样做,是不想若干年后,岁月漂白了这段记忆。但这也只不过是自己说给自己听、自己写给自己看,作为既得利益者,吴韧绝对不会蠢到像唐诘诃德那样手持长矛“勇敢”地去和大风车博斗。

        作为一镇之长,最压头的工作往往就是经济工作。千根线万根线,都得过经济这条线。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除政府性下拨和转移支付外,镇财政每年的刚性缺口都在60万元左右。开始时找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借贷,反正是中央人民银行印的人民币,谁借不是借,谁用又不是用?借得最多的是当地的农村信用合作社,几年下来,债务累积巨大,银信部门连利息都收不到了,也就再不肯借了。以往每每镇政府有款项从镇农村信用合作社转帐,它就从中截留以抵贷款,前任一怒之下,把镇政府在本地农村信用合作社的所有银行帐号都给取消了,所有业务改在县城建设银行进行,继而和农村信用合作社主任拍桌打椅大闹一场不欢而散,财政之紧张状况可见一斑。吴韧管这种基层财政状况叫“吃饭财政”。

        中央财政喜气洋洋,省市财政满满当当,县级财政紧紧张张,乡镇财政哭爹喊娘。财政赤字,经济紧张,生财无门,始终是压在镇长们肩膀上的一副千斤重担,令他们头痛异常,从这种意义上来说权力和责任才体现了他的对等性,也就是为什么小浪镇干部们都盼望他们的镇长是外地调来,且最好是从上而下的原因。因为那样他们的镇长至少能带些资金过来补贴财政,他们那点少得可怜的奖金、福利才会得到一定程度上的保障,而本地人当镇长弄不来钱倒不要紧,反而结党营私、大肆挥霍、做“死”的鲸吞公共财政蛋糕,往往贪得无厌,还要惠及三姑六姨。坐吃山空,到年底能全额兑现干部的工资已经算不错了,还胡说什么资金、福利、十三个月工资,统统“枪毙”。年难过,难过年,年年难过年年过。干部们除了敢怒而不敢言,还能怎样?要怨就怨这该死的“吃饭财政”……

        年关在即,全镇百几十号人都在眼巴巴地望着吴韧,舆论也对他寄予厚望。吴韧自然义不容辞也不敢松懈。他安排财贸副镇长肖树彬(新交流进来的副镇长,李志红任副书记后,财贸线就剥出来了)牵头汇同财政所对年前财务详细进行盘查和预算,以便掌握实际要空缺的数目。预算数字很快出来了,且无可挑剔。收支两抵亏空仍在60万左右。60万,年前上哪去弄那么多钱?银信部门已经不太可能了,干部的工资、奖金不能少啊。

        吴韧接手经济工作以前,小浪镇的财务管理一片混乱。七站八所、各管区、各派出单位隐瞒经济收入、虚报经济开支、私设小金库的现象普遍存在,导致“中央财政”吃紧,“地方财政”紧吃的恶果。

        开源节支,历来是抓好基层经济工作的不二法门。对外树形像,对内严纪律,吴韧着手从打击小金库开始抓经济工作,也是该有人出手好好管管此类无法无天的行为了。吴韧让纪委牵头召开了一个党委书记、镇长、镇纪委书记参加的各管区书记、主任,委室站所负责人扩大会议。会上纪委书记严肃了财经纪律,明确了责任追究制度。凡隐瞒经济收入、虚报开支套取财政资金、私设小金库的单位一律追究负责同志的责任,轻则削职降级,以儆效尤,重则开除公职,甚至移送司法机关,作贪污腐败论处。吴韧强调各单位务必认真搞好自清自查,各种漏报、瞒报、虚报、截留的款项务必在七天内跟财政所办理好相关手续(暂时拿不出来的就抵年底的财政对其单位的下拔经费)。逾期不办理者,一经纪委调查核实,严惩不怠,决不姑息。会议精神以红头文件的方式下发到各个单位,并上报县纪委备案。

        此举“毒辣”异常,许多人眼看着煮熟的鸭子都飞了,心中自然恨得痒痒,于是私下里送给吴韧一个“毒陀”的外号。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