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五章问题的实质(1 / 2)
上午,程东、杜小鹏陪曹迁儒拜访了国家商务部的刘司长后,奔驰车径直驶往西单,程东开着车七绕八绕地钻进了一个胡同,又在胡同里绕了几圈,停在一处四合院前。
这是一处标准的四合院,大门吉向,在东南角,朱红门像是刚漆过不久,杜小鹏扣了扣门,没有声音,程东按了门框上的门铃,过一会儿,门吱扭一声开了个门缝儿,从里面探处个头来,是个中年农家打扮的保姆,操着竟然是河源口音。
曹迁儒通报了姓名和来历后,当听说他就是河源市长时,对方连忙把众人让进了大门,进门左手是一进跨院,是小客厅的北向“倒座”,院中有一棵老石榴树,转过第二进院子的影壁,正面是五间大北房的正厅,看来是主人的居室和内客厅,两侧东西厢房。西墙下长着几丛幽篁,透出主人几分闲适的性情。
保姆喊了一声:“叔公,曹市长来了。”
胡老一手拿着老花镜,一手拿着放大镜热情地迎了出来,这是一位身穿休闲裤褂的精瘦老人,看上去精神矍铄,精力健旺。
“迁儒啊,你一到北京我就知道了,我以为你那么忙,不会来看我老头子了,想不到我的秘书昨晚通知我,说你要来,这不,上午原打算去接内人回家都推迟了。”
曹迁儒心想,“我一到北京你就知道了,说明河源有人通风报信呀—”
“承蒙胡老关心,我再忙也应该看看您老!”曹迁儒寒暄道。“怎么老部长不在家?”
“嗯,她两年老是不听我打招呼,让她多运动,她就是不听,这下好了,中风了,头也偏了,嘴也歪了,每年都有大半的时间呆在医院里—”
“保姆小月姑娘也走了?”
“你大姐中风后,就让她走了,说是看着她长大成大姑娘家了,不好再留在自己身边,姑娘家迟早得嫁人,不能伺候咱一辈子,她倒是好心肠,可苦了咱家,吃习惯了她做的饭菜,习惯了家里有个勤快乖巧的—”胡老近乎揶揄。
“怎么,老首长不称心?”
“新来的这位是她的一位远房亲戚,论辈份叫我叔公,算是接济乡下的穷苦亲戚吧。”胡老苦笑着摇了摇头。
“胡老,曹市长是昨下午从河源飞来北京的,下了飞机就让我与您的秘书联系,说是河源申办农机博览会,要专程向您汇报呢!”程东溜缝儿地说。
“好好好,快请进屋坐!”
众人随着王老走进客厅,保姆上了茶。曹迁儒一边呷着茶,一边环视了一下客厅,以往他拜访过这位在省里的元老级人物,曾任过河源市委书记、省委书记的胡老,是九十年代进京的,但是对省里的工作十分关心,说话也有份量,不过自从离开河源以后后,几乎就没有回去过,倒是逢年过节省市大小官员络绎不绝地前来拜访,无形中便抬高了老爷子的威望。客厅的博古架上摆了许多古玩,墙上的字画自然也不是凡品。
“胡老,听说您退下来后靠收藏这些玩意修身养性,今儿,我也给您带来件小玩意,不知道能不能入您老的法眼。”
曹迁儒说完示意杜小鹏把东西拿出来,杜小鹏就从皮包里拿出了一个紫檀木小盒,曹迁儒接过小盒,放在窗前的大书桌上,大书桌也是文物级的,他亲手打开盒子,从里面拿出一块黄得温润通灵的小石佛放在大书桌上,王老看见这尊小佛,双目顿时冒出光来。
“胡老,这尊用田黄石雕琢成的福寿如意,您可喜欢?”
程东看后心里暗吸了口凉气。民间早就有一两田黄,三两黄金的说法,其实,市面上一两田黄何止三两黄金,十两、百两也未必求得。
“还是迁儒心里有我老头子啊!这可是女娲娘娘当年补天剩下的灵石啊!”胡老兴奋地拿起放大镜爱不释手地赏玩着。
“也是乾隆皇帝做梦时,玉皇大帝赏赐的宝贝,这福寿如意放在家里,‘驱邪避灾’,延年益寿啊。”曹迁儒补充道。
“谢谢,谢谢!这田黄石有上板色淡,中板色黄,下板天质好之说,看这尊佛像温润灵透,色泽如金,大概是中板田黄,难得难得啊!”
“只要您老喜欢,迁儒就心安了——”
二人还有话要说,杜小鹏朝程东使了个眼色,程东果然会意,连忙说:“胡老啊,小鹏是第一次来您这里,想见识一下老北京的四合院,能否辛苦小月姑娘带个路,行个方便,让我也长长见识。”
程东话一出口,就发觉自己犯了一个天大的错误,那个叫小月的保姆已经走了,取而代之的是那个叫青吾的中年农村女人,还是新来的,跟主人沾亲带故,似乎胡老对她并不感冒。说话犯忌,程东不由窘了。
“年轻人肯学求上进很好嘛,就让青吾带你们去,回头我再跟你们好好讲解讲解——”
“那就谢谢胡副XX了,晚辈得以一睹北京的老四合院,实在是三生在幸——”杜小鹏也不是“省油”的灯。
“好好,不过老朽已经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你还称呼我为胡老或者老胡吧——”胡老说完又朝曹迁儒点了点头:“迁儒,强将手下无弱兵,后生可畏啊。”
“还不快谢胡副XX,只要他老人家肯栽培,你小子前途无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