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四章万灵洞(1 / 2)
隐秘在昆仑腹地,为凡人所不知和不能看到的巨大演武场,传说为黄帝当年操练精兵良将的秘密地方,五千多年来,也曾只有阐教名徒姜子牙为辅佐武王伐纣,在此重开演武,训练他的门人弟子,从而断送了成汤六百年江山,成就了贤王良相的传奇故事。而今,轮到吴韧主持演武场,他在此训练他的风云十八勇士,他们来自各大军区和特战部队的精英中的精英,是一支密不向外公开的小分队,而这支分队的领导权,国家将他交给了吴韧,现代文明训练结合老祖宗的不二法门,旨在进一步挖掘和发挥他们的潜能,将来更好地为国家服务,同时历史还赋予了他们另外一个重任,就是追随吴韧,完全人类历史上的重大转变……
众人都睡了,队长游少龙和另一个特种兵,担当了警戒任务。当吴韧和花貂童子奇迹般地出现在演武场上时,游少龙欣喜若狂,经过一个月来的练气修炼,他的感觉和嗅觉均灵敏了许多,精力充沛。他没有喧哗,示意另一个特种兵继续警戒,独自朝吴韧他们起走过来。
“少龙,你过来坐坐——”吴韧指着他和花貂童子打坐的那块巨石。
作为风云十八骑的队长,如果没有强健的体魄和敏捷的身手、完美的攻防之术,那是不配为队长的。吴韧决意将“天雷卸甲”传授给游少龙,再由他传授给众特种兵,以达到加强个人和队伍整体的战斗和防御能力……
白鹤道童飘然而去,由花貂童子接替他,替吴韧训练十八勇士的战斗技能和运用兵器之道,对于擅用兵器者,不拘于形,不拘于物,世间万物皆可以成为他们手中的利器,十秒杀一人,千里不留行。历史注定他们将成为新时代的罚恶使者,以鲜血和荣耀悍卫正义和尊严……
对于包括队长游少龙在内的十八勇士来说,他们的“核心”吴韧充满着神秘和传奇色彩,在聚少离多的日子里,他们习惯了吴韧的匆匆来去。三天后,吴韧又踏上了第三洞的历练之旅,伏羲洞里吴韧精进了御气之法,奇兵洞里他强化了进攻之道,第三洞又将给他带来什么样的奇遇呢?
站在“万灵洞”前,吴韧浮想联翩:人为万物之灵,从猴子到直立行走的人,再到现代人,人类受到天地的垂青和独爱,经历了进化和提升,成为宇宙中的高智慧生物,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文明……
站在宝洞前,不得其门而入。吴韧干脆在洞前的巨石上盘膝而坐,突然他发现石头上隐现出几句诗:混沌初分盘古先,太极两仪四象悬。子天丑地人寅出,天干地支乾坤定。女祸造人功万代,伏羲画卦阴阳前……文字是古体字,似乎并不是篆刻上去,似乎天生就长在石头里面了。
不知“万灵洞”供奉的又是哪位上古大神,吴韧不敢怠慢,长身而起,跪叩拜三个响头,突然吴韧身下巨石头徐徐下降,就像升降机一样,过了将近二十多分钟才停下来,吴韧定睛一看,前面出现一条长长的甬道,知是受到了神灵的“启示”,连忙跨出巨石,进入甬道,他刚一离开,巨石又缓缓地上升上去了,密合得天衣无缝,瞧不出任何端倪,就是现代工业工艺也无法达到这种水平,吴韧内心惊叹不已。
越往前走,越来越宽敞,越来越光亮。终于走出了甬道,前面出现一座华丽的宫殿:女祸宫。原来是人类母亲女祸娘娘的神宫,吴韧如醍醐灌顶——心中豁然开朗,这就不难解释此洞天为什么叫“万灵洞”了,女祸娘娘是创造了人类,而人类为万物之灵,地球生命金字塔的顶尖,这洞天叫“万灵洞”原是最合适不过了。
吴韧离了甬道,上大殿,香焚炉中,拜贺毕,始观看殿中华丽。怎见得:殿前华丽,五彩金妆。金童对对执幡幢;玉女双双捧如意。玉钩斜挂,半轮新月悬空;宝帐婆娑,万对彩鸾朝斗。碧落床边,俱是舞鹤翔鸾;沉香宝座,造就走龙飞凤。飘飘奇彩异寻常,金炉瑞霭;袅袅祯祥腾紫雾,银烛辉煌。这里的金童玉女自然是雕塑了,却栩栩如生,让吴韧心存敬畏。
他不由想起两千多年前,大概也是这种情形下,商纣王也率领着他的文武百官,浩浩荡荡往女祸宫进香而来。
纣王朝贺毕,正看此宫殿宇齐整,楼阁丰隆,好生赞叹。忽一阵狂风,卷起幔帐,现出女娲圣像,容貌端丽,瑞彩翩跹,国色天姿,婉然如生;真是蕊宫仙子临凡,月殿嫦娥下世。古语云:“国之将兴,必有祯祥;国之将亡,必有妖孽。”纣王一见,神魂飘荡,陡起淫心。自思:朕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纵有六院三宫,并无有此艳色。王曰:“取文房四宝。”侍驾官忙取将来,献与纣王。天子深润紫毫,在行宫粉壁之上作诗一首:
“凤鸾宝帐景非常,尽是泥金巧样妆。
曲曲远山飞翠色;翩翩舞袖映霞裳。
梨花带雨争娇艳;芍药笼烟骋媚妆。
但得妖娆能举动,取回长乐侍君王。”
天子作毕,只见首相商容启奏曰:“女娲乃上古之正神,朝歌之福主。老臣请驾拈香,祈求福德,使万民乐业,雨顺风调,兵火宁息。今陛下作诗亵渎圣明,毫无虔敬之诚,是获罪于神圣,非天子巡幸祈请之礼。愿主公以水洗之。恐天下百姓观见,传言圣上无有德政耳。”王曰:“朕看女娲之容有绝世之姿,因作诗以赞美之,岂有他意?卿毋多言。况孤乃万乘之尊,留与万姓观之,可见娘娘美貌绝世,亦见孤之遗笔耳。”言罢回朝。文武百官默默点首,莫敢谁何,俱钳口而回。有诗为证:
凤辇龙车出帝京,拈香厘祝女中英。
只知祈福黎民乐,孰料吟诗万姓惊。
目下狐狸为太后;眼前豺虎尽簪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