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章 东宫(2 / 2)

加入书签

萧博厚看起来有点无奈,似乎不太想说话,但是既然都被点名了,那显然还是得反应一下,于是迅速回应:“是的,正如小苏学士所言。”

苏景焕才继续说:“正是听萧大人禀报此事时,我才想到东宫一事。为大陶考量各项具体事宜,是我们身为臣子应尽的职责,我祖父与几位叔公都曾常常教导。所以我就早早提出这事,现在就有杞宫暂时可堪一用了。”

白咏志用拐杖轻轻敲了一下地板,语气不轻不重:“哦,对,苏誉之太傅是你二叔公。”

苏景焕是苏家的长房长孙,也就是苏誉之长兄的长子的长子,所以喊苏誉之为二叔公。

苏景焕也立刻点头,仿佛白咏志说的不是废话,而是什么真的认真一听的内容:“是的,王爷,二叔公为国尽忠七十余年,至今仍未致仕,我身为晚辈,自然也应当承袭长辈的精神,忠于大陶,为皇上分忧。如为太子置办东宫这种琐事,当然也应由我们提出。”

白咏志沉默稍许,说:“道宁现在还没有正式敕封,就居住东宫,名不正言不顺。”

苏景焕立刻回道:“正是,王爷,我也恐怕天下人对此心存疑虑。虽说十二皇子既是长男,就应该成为皇储,但是毕竟仍未敕封,我们临时称为太子、请提前住进东宫,也只能说是权宜,待皇上醒后,我必将尽早恳求皇上下旨,敕封太子,册立正妃,以正其名。”

萧博厚看起来想说什么,但还是没有说,用食指稍稍抹了一下自己的下巴。

白咏志则再次沉默稍许后,说:“我听说朝廷现在用度紧张,恐怕敕封典礼早不了了。”

苏景焕正色道:“这是国之大事,不能因为缺钱这种理由而推后。”

白咏志的语气听来强硬了些:“小苏学士是有了什么能弄到钱,或者弄到人的妙招,能让这场典礼办的起来了吗?”

苏景焕立刻说:“小子不才,只知臣不得越官而有功,不得陈言而不当,我是中极殿学士,我的职责只是劝皇上尽早敕封太子,以符礼法,职在典冠,典衣者在户部与礼部。”

苏景焕说的是一个出自《韩非子》的典故:韩昭王有一天睡着了,他的典冠(管帽子的手下)帮他披上了外套。但韩昭王醒来后,听说是典冠干的,认为这件事应该是典衣干,而典衣没有做,因此典衣失职;典冠做了,因此是典冠僭越:所以把典衣和好心的典冠一起罚了。

这个故事就是说,所有臣下都应该各司其职,不要做别人分内的工作,即所谓“臣不得越官而有功,不得陈言而不当”,有点各人自扫门前雪的意思。

苏景焕引用这个典故,意思也很明显:

他说他的职责就是负责劝皇上早点正式敕封太子,因为于礼法而言,这是应该的。

但是别的考量,比如敕封典礼的花销,礼仪上搞不到的各种人选,他苏景焕就不管了!户部管钱,礼部管举办活动,这种事还是让他们操心吧!

太子敕封典礼自然穷奢极欲,花钱如流水,以现在大陶的国力,至少得狠狠痛一把。

此外,太子敕封典礼上别的环节也凑不全,比如理论上,太子敕封时需要所有封国君主出席,而现在理论上两安罗还算是大陶封国,只是年贡断供了。当年六皇子白煜书封太子时,两安罗也真的赏脸派来了各自当时的皇位继承人,眼看着白煜书换上太子的玉冠,跟着大陶的臣民们一起山呼万岁。但是此一时也彼一时也,当年大陶还能实控二十多个省份,现在就剩四个……很难想象现在两安罗的皇帝或继承人,或者他们的使者,愿意纡尊降贵过来看着这个成年的异国皇子成为敌国的继承人。

如果他们真的来,大陶才觉得慌呢。

这个回答听起来就很像诡辩,直接跳过了核心矛盾,强词夺理。

而白咏志听起来倒感觉舒服了一些,可能他毕竟还是不想看便宜侄子成为太子,听苏景焕这样强辩,就知道这件事其实不容易实现,语气都软和了些:“苏学士说的也对,是户部和礼部需要想办法。”

众人都附和了几声,萧博厚许诺稍后就可带白道宁去看看杞宫,也就是他未来的住处。

“不过,”萧博厚强调,“杞宫现在毕竟不是按东宫的标准来修建的,恐怕太子会觉得住起来不舒服。”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