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六章:走量模式(1 / 2)
自从县里的炸鸡店重新洗牌之后,正正鸡排的目标客户好像也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首先是客单价降低,原来有一段时间,他们的客单价可是比牛头山炸鸡店还要高上几块,后来随着现实打击,客单价虽然没有改变,但是却用另一种奖励的方式补贴给了各种消费人群。
比如女性买炸鸡,要是遇到生理期,又怎么怎么,大胆前卫;还有男人买几份,多吃有益,可以抢夺‘大胃王’称.......
即便这样,牛大汉的门店也没倒闭,正正鸡排才开始打起促销价格,想要用资本的力量,先将牛大汉的炸鸡店给拖死倒闭。
这种方法可谓百试不爽,要不是牛大汉的门面费很低,经过前面的轮番轰炸,还真不一定抗得过来。
大概是一直竞争,牛大汉的炸鸡店依然活得好好的,正正鸡排也认识到这个问题,干脆将客单价降到了历史最低。
鸡排5块,鸡柳3块,这在县里面的中央主街道,完全就是自杀的行为,组合套餐买一送一,看上去跟前面的杀猪店非常相似。
牛大汉带着好奇,专门跑过去买了一份。
正正鸡排可不是老板亲自在,里面服务的都是工作人员,流动性很强,三五个月就会还掉一个,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估摸着是待遇不好。
牛大汉要了一份鸡柳还有一份鸡排,准备试试猫腻,看看鸡肉的品质是不是已经下降。
假设正正鸡排不再是用土鸡食材,而是用饲料鸡替代,那么这种价格还是可以接受,毕竟门店的位置这么优越,饲料鸡的成本也不是很贵,走量多了还是能够存活。
市面上有很多生意都是走量赚钱,比如超市便利店,各种商品没什么利润,一瓶水、一包烟也就赚个几毛一块,非常之低,全靠人多,一个人赚五毛,十个人就是五块。
这种不起眼的小生意也叫小商品经济,以前刚刚在市场上流行起来,大部分地区可都看不上呢。很多地区的经济其实都有领导者带路,他们会给一些扶持方法,要是力度大,这个区域就会大力发展某种经济。
当时小商品可谓钱少事多,没什么人想长久去做,只有一些人,勤勤恳恳,带着一批人,专门卖小商品,最后发展成一个偌大的市场,赚到了小商品的一波红利。
之所以有小商品的存在,就是因为当年搞另一种经济形势,村子里有很多劳动妇女,全都在做手工活计,也就是廉价的手工作坊。
比如衣服、布娃娃,一个房间,几块布,外加一台缝纫机,呲啦呲啦地在里面踩一整天,这个地方就成了个小小的作坊。基本上全是靠手工来做,剪裁的布匹被上线以后,还需要手工填充,全都可以被一个人单独完成。
等得衣服和布娃娃做好以后,就会有专人,一般是家庭主妇在家里忙活做这些东西,男主人则跑到外面摆摊售卖,也就发展成为个体工商户。
这个群体在以前可是很没身份,要是家里面在单位上班,听说谁跑到外面做个体户去了,简直跟遇见了乞丐般嫌弃。
以至于到处都是个体户,到处都是小商品售卖,也没有什么人去关注思考。
只有一批人,仿佛受到命运眷顾一般,在市场的流动下,慢慢地发现了小商品的魅力所在,最后收集起很多的小商品,在一个区域集中售卖。
批发!由此产生。
随时经济的快速发展,穷人在外面摆个摊,卖个货就能养家糊口,小商品也被大部分人关注起来,解决货源成了重中之重。
也就是说,个体工商户的地位提高了,有人点赞,有人认可,单位的职工也都羡慕起来,觉得这不再是一只过街老鼠,而是一种新的经济,一个可以让社会发展的新兴业态。
真可谓是一炮而红,许许多多的人都开始涌入进来,找货源成为第一要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