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四章:产业规则(1 / 2)

加入书签

牛大汉记得,马克吐温曾经说过,历史不会重复,但是会押韵。也有人说过,历史总是会惊人的相似。

也就是说,万事万物都有规律。

经商也是一样,需要把握大势,只有顺势而为才能事半功倍。

怎么样把握大势?怎么样寻找到商业的根本规律。

这就需要从产业说起。

无论是什么商业结构、社会环境,终究离不开产业。

它的表现形式可以是产品,又可以是服务。

但是放在研究大势来说,不管是有形的产品还是无形的服务,全都没有影响。

理解产业并不简单,必须宏观和微观的统一眼界。

在宏观上,需要了解经济动向,产业又分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乃至第三产业,每一种产业所展现出来的社会现象也不相同。

有三种因素可以理解产业的发展规律,把握住商业趋势。

第一种,在历史中寻找相似,也就是回顾历史,总会有所收获。

因为把握商业趋势,本质上来说属于一种预见,亦或者是某种相信,这就需要两只脚踩在当下与从前。从历史中找到相似的地方,剔除其中不一样的因素,这样才能延续经验。

第二种,分析龙头企业,跟着优秀企业。

无论是什么行业,总有一批企业可以走在前面,走得非常快,有些新行业甚至刚刚出现,他们就已经占据市场,形成不可撼动的地位,这并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很多时候,其实他们并没有进入新的行业,只不过属于产业链的上下游关系,除了形式不同,本质却一模一样。

比如当年的报刊经济,还记得许多小屁孩拿着报纸走街串巷,边走边喊:“卖报啊卖报,王大妈又跟刘大爷好上了!惊人头条,花落谁家,快来买啊。”

这种经济体随着手机与电脑的普及,报刊传播终究被淘汰出局,再也看不到有人在大街上卖报。

而手机和电脑刚刚出来,占据新闻客户端的企业,很多都是在报刊时代有过积累,发现形式改变以后才搬上屏幕。

这就是一种对趋势的把握。

刚开始接触的时候,牛大汉也看得懵懵懂懂。

直到深入了解,他才渐渐明白,前面做的炸鸡店和牛头山公馆,并不属于经商,确切来说只叫投机。

很多人都没有经商思维,比如从包产到户、发展乡镇经济,那个时候没有大型的工业设备,能够造一台拖拉机都很了不起,只能搞纺织工业,大部分人也只有跟着行动。

为什么是纺织工业?因为男耕女织很早就有,并不缺乏实操经验,对于纺织也熟悉一些,各种条件都往这里靠拢。

具备经商思维就会走在时代的前列,又或者能够把握产业的发展规律。

比如每五年到十年,国家都会调整产业。

牛大汉发现,目前就属于产业调整的关键时期,很多文件都开始颁布。

按照经济结构,房地产将会充满机会。

牛大汉没有再贸然买房。

前面五年在市里读书,街道建设都破破烂烂,现在却越来越好,很多地方都在大兴土木。

他走到书店,专门寻找历史上的相关城市。

终于,在一本地理志中发现了星城的建设轨迹,五年前的星城绝对是现在的江城,随着经济快速发展,星城也越来越好,当初的小渔村变成港口,来往船只无数,那些破旧楼房都被拆除得干干净净......

牛大汉猛然意识到,江城的破烂楼房也终究会被现代化住宅所取代,那些过去的痕迹都将埋葬下去,它的房价也会和星城一模一样。

它们是如此相似,哪怕动工建设都是从南到左,从火车站到体育馆,再到某个大型广场。

其他的东西他看不透,也看不想看了。

光是对比星城来看,江城的结论就是:房地产大有可为,修房子绝对不亏!人们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买房买车也是必然。

他又想起桂琴的要求!

这应该不是特例,或者说将会流行下去。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