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 穿越千年的执念(上)(1 / 2)
他摇摇头,下意识伸手触摸石碑,入手感觉一片冰凉。
手指顺着那龙飞凤舞的字迹移动,一个个触摸,直到摸到刘伯温的落款红字上,突然,指尖一热,仿佛从那字上,有一种莫名的力量顺着手指涌进了身体。
同一时间,杨乔贴胸放的怀表上,琥珀阴阳鱼也变得灼热,这是……
轰!
仿佛天崩地裂,无尽的光芒涌入视线,一副副碎片般的画面涌入脑海。
公元1363年,元末至正二十三年。
血色鄱阳湖。
相传,唐时著名诗人王勃前往交趾看望自己的父亲,路过腾王阁,为壮美的山色湖光所感,一挥而就了流芳千古的腾王阁序。当年轻的王勃登上腾王阁,远眺碧波万倾,水天相连的鄱阳湖,不禁壮怀激烈,下了为后人传公颂千古的名句——
落霞与取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此时杨乔看到的却不是那样诗情画意、儿女情长,他看到的是……血。
残阳如血近黄昏。
前方是遮云蔽日的巨船战舰,连天接地,一望无垠。巨船上飘舞的旗帜如巨大的斗蓬笼罩四合。
乌云压城城欲摧。
这是,汉王陈友谅的六十万水军本阵。
与之相对的,吴王朱元璋率二十万大军倾巢而出,与陈友谅对峙在鄱阳湖中决战。
大战,已经持续数日,胜利的天秤在陈友谅的绝对实力下,一点点的倾斜。
昨日鏖战,汉军中更是冒出绝世猛将张定边,于数十万大军中狂飙突进,率船突破数万战舰拦截,直插吴王朱元璋本阵,差点就让他将吴王生擒活捉。
危急时刻,如果不是吴王这边大将常遇春一箭射伤张定边,几乎已经让他得手。
借此威势,陈友谅挥军辗压,差点令朱元璋这边崩溃。今天上午还是借着大将丁普郎率军反冲陈友谅的战阵,才稍稍止住溃败。
但所有明眼人都已看出,失败,只是个时间问题。
夕阳如血,滴进每一个吴王军人的心里。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这样的美景,我们明天还能否看到?
吴王的旗舰战船中,气氛沉默而压抑,在旗舰最深的房间里,最高统率朱元璋正和自己的心腹将领召开最后的会议。在这场会议中,将商议出下一步的对策。
要么胜利,
要么败亡。
没有第三条可走。
会议室的布置简单而朴素,正如朱元璋的为人一样,一切崇尚务实,不尚奢华。
在会议室正中的木椅上端坐一人,马脸宽肩,身量高大,气势威严如虎,他的双眼熠熠有神,如电光一样扫过所有人。
此人,便是吴王朱元璋。
在他的左手边,分坐着吴军最高将领——
徐达,常遇春,傅友德,郭兴、郭英,冯胜,丁德兴等,可谓是将星闪耀。
在他的右手坐着谋臣,以多谋善断的刘基刘伯温为首,以下分别有宋濂,章溢,叶琛等。
“孤王与陈友谅鏖战至此,各位有何良策?”朱元璋环顾一下群臣首先开口了,他的声音低沉,隐透金石之音,显示他是一个充满决断力的人。
在场诸将和谋臣各抒己见,可是却没有任何能拿得出手的好办法,朱元璋的眉头拧在一起,一股焦躁的情绪在他心中升起。他明白,如果没有退敌良策,明年的今日即将是自己的祭辰。
他的目光从身边的将领一个个看过去,这些大将们,这些智囊们,难道没有一个人能与孤分忧吗?
终于,将领中郭兴提出一计,用火攻。
当今的局面和昔年三国赤壁何其相似,陈友谅同样是巨舰楼船,铁锁相连,莫若用三国孔明故计,以火攻来破敌。
此计,当然甚好,但是在具体的执行上,有一个尴尬的问题——
没风!
是的,就是没风,施火攻必须顺风而为,此时天公不做美,如果冒然放火,只怕没烧到陈友谅军,火势倒卷回来,还会伤己自己。
还有什么好办法?
没办法。
只有等。
朱元璋的目光再次深深的看向眼前这些生死与共的战友,他知道,今天这一夜后,或许明天有些人就会看不到了。在战场上,谁也说不准自己是否会是下一个亡者。
当他的目光看到谋臣中的刘基时,目光一亮,从刘基身上,看到了和别人不一样的地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