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六十六章 三星堆(上)(1 / 2)

加入书签

船行水上,两岸巫山云雨收不住,越是接近四川,自然地貌越是原始,连各类飞禽走兽也多了起来,有时还能从两岸的山峡中听到猿猴的啼叫声。

刘晓峰就站在离杨乔和马小灵不远的地方,他手轻扶着船舷,口里低声念道:“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青山多妩媚,只是沧海桑田,日用变化无常。”

这是他的领悟,没有一成不变的风水,没有什么是永恒不变的。

风水一样,人,也一样。

杨乔看着船外的雨丝出神,听到刘晓峰的话,他随口道:“江流石不转,江河千古,明月千古。”

同样是看着这江水滔滔,杨乔的领悟却似乎隐隐比刘晓峰高了一层。

刘晓峰看到的是“变化”,杨乔却看到变化背后的“不变”。

风水之道玄之又玄,正像《易经》的易字,既有变化的意思,亦有不变的意思。

一路无话,船至蜀地,杨乔他们上岸,又走了几日,途经过都江堰。

都江堰是公元前256年,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率众修建的水利工程,位于四川成都平原西部,靠近岷江,距离成都大约56公里。

杨乔他们也是刻意从这里走,既是亲眼看一看当年古人留下的遗迹,也是寻找传说中的蜀龙龙脉。

这种古代的水利工程,在建造时不可能没有考虑到风水问题。能在几千年后的今天依然发挥着调节水力的作用,都江堰绝对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工程之一,堪称奇迹。

都江堰用的是无坝引水,顺势利导的方式。在鱼嘴分堤、飞沙堰溢洪道、宝瓶口进水口和百丈堤、人字堤等建立附属工程,共同构成完整的水利枢纽。

杨乔看到这些环环相扣,借助自然之力营造出来的结构,不由为之惊叹。

“你们注意到没有,都江堰的设计和风水阵法很像,都是借助自然之力,因势利导,然后达成改天换地的效果。”

刘晓雨在一旁插口道:“我听我爸说过,都江堰是整个蜀中龙脉的源头之一,他将岷江之水驯服成为人造福的工程,在其中,当时秦地的方士提供不少助力,这里的种种设计都与秦时流行的五德之术相合。”

马小灵听了也暗暗点头。

结合之前看到的三峡工程,便会发现二者的不同之处。都江堰是顺势利导,借自然之力成事。

而华夏近代著名的三峡工程,乃是以力和科技,强行截断长江龙脉,令其改变流速于水道,堪称人类战胜自然的奇迹。

这两者谁高谁低很难说得清楚,不过都江堰已经经历过历史的考验,几千年下来,直到今天仍可以灌溉良田66万多公倾,造福四十余县,三峡则还需要时间的检验。

某种程度来说,古人虽然没有今天人类那么强大的科技力量,但借助自然,达成种种奇迹,也不得不令人钦佩。

顾轻眉这时开口道:“听说都江堰还有一个巧妙的设计,在雨水多的时候,能将内部多余的水排入岷江,一但进入汛期,岷江水涨起来,在宝瓶口那里有一个机关设计,外部水压一大,就将‘瓶塞’给塞住,这样水就淹不进来了。”

“好了,这边看过了,我们继续去看看别的地方,要观察许多地方才能判断出蜀地真正的龙脉在哪里。”杨乔开口打断大家的感想,一行人继续上路。

他们这一行人这次出行比较低调,因为自从上次在普陀山的事,整个青田刘家都受到异常的关注,为了转移旁人的视线,由刘朝阳他们做为明面上的队伍,引开注意力,而杨乔他们则做为暗中的一路,借这个时间差寻找蜀龙龙脉。

当然这个时间不会太久,一但那些风水界人士看破刘朝阳的布局,把视线转到杨乔和刘晓峰他们头上,那时干扰的力量就大了,会给寻找蜀龙龙脉增添许多不必要的变数。

三星堆古遗址位于四川省广汉市西北的鸭子河南岸,分布面积12平方千米,距今已有5000至3000年历史,是迄今在西南地区发现的范围最大、延续时间最长、文化内涵最丰富的古城、古国、古蜀文化遗址。

经过半个多月的行程,杨乔和刘晓雨他们来到了位于广汉的三星堆遗址。

“这三星堆遗址据说最早可以追溯到商朝,是青铜器时期的代表,也是古蜀文明的曙光和源头,我们在这边已经走了大半个月了,始终没找到龙脉所在,如果真有龙脉,或许在这边能有所发现。”

刘晓雨擦了一下额角的汗,向身边的杨乔他们介绍道。

“你以前来过吗?”杨乔目光扫视着整个平原上起伏的山棱,随口问。

“跟父亲来过一次,不过那时行程很匆忙,没有太仔细去看,不说这些了,大家都各用本门的秘法好好勘察一下,看看有没有发现。”

杨乔点点头,睁大双眼仔细观察。

他的右手拇指扣在掌心,四指遥指前方,默默测算。

古法风水,鹿未玖传下的这一脉,在风水勘舆上,有一门秘法叫做“心盘”,乃是以风水师为核心,以整个大地为罗盘,去推衍四门吉凶,八卦变化,风水阴阳走向。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