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八十八章 刘伯温与明孝陵(下)(2 / 2)

加入书签

刘朝阳他们使出浑身本事,用过往的经验不断分析整个明孝陵的地宫形制,风水走向时,也在利用手里的电子罗盘和刘家远程的“智脑”连网,调用远程“智库”中的数据,用计算机的庞大资料库和计算能力不断推衍出明孝陵的风水布局。

就在他们使出浑身解数时,一直沉默的杨乔目光深邃的扫过四周,用一种深深感慨的语调道:“钟山石蟠,石头虎踞,此真帝王之宅。”

离他不远的刘晓峰有些诧异的回头看了杨乔一眼。

他知道杨乔说的来是一个典故——

传闻三国时期,赤壁之战前,诸葛亮出使江东,经过秣陵,也就是大明的应天,今日的南京。

当他看到南京的地形时,以诸葛孔明绝世风水大宗师的眼力,一眼看出此地蕴藏的强大龙脉,不由惊呼感概:“钟山石蟠,石头虎踞,此真帝王之宅也。”

当时鲁肃正和诸葛亮一起纵马于石头山前,听到诸葛亮如此说不由留上了心。鲁肃放眼望去,看到了以钟山为首的群山,像苍龙一样蜿蜒盘附于东南。而以石头山为终点的西部诸山,像猛虎似地雄踞在大江之滨。

这里“山水交合,灵气氤氲”,果然是一处风水宝地。

鲁肃回去后便力谏吴侯孙权将王都迁于此。公元229年,吴霸孙权在此称帝并定其为吴国都城。

从春秋战国的“吴越”至今,共有数十个政权以南京为都城,故南京又有“六朝古都”、“十朝都城”等称号。

而能支撑起南京帝王风水与龙脉的源头,正是此处。所以六百余年前,朱元璋才会选择以此地为陵寝,永镇大明帝国风水。

但是当时还有一个传闻,当时朱元璋之所以把明孝陵选在这里,是听了刘伯温的建议。那这样说的话,明孝陵与刘伯温,与的朱元璋之间的渊源颇深。

刘晓峰把发散的思绪收回来,摇摇头,正想继续去寻找进入明孝陵的最佳方位时,只见杨乔回头看了一眼大家,开口道:“不用找了,我已经找到了。”

呃?

刘晓峰愣住了,他看了看自己的父亲刘朝阳。

刘家家主,华夏风水第一人刘朝阳用古传的《归藏易》都还没找到的地宫入口,杨乔站在这里发了一会感概,念了两句说诸葛亮说过的话,就搞定了?

这……这也太打击人了吧!

“杨乔,你不是认真的吗?你发现了什么?”刘晓月在一旁瞪大了眼睛,有些吃惊的问。

她是女孩子,和杨乔又比较熟悉,所以直接问出口了,而刘晓雨和其余的刘家的人脸上无光,实在不好意思问出口。

好在杨乔也不太在意这些细节,他的手指着眼前的山峦,沿着山道划出一条线:“从这里开始,往东大概五十步……那里,就是要找的方位。”

三位刘家长老相互看了一眼,眼中全是怀疑。

大家找了这么半天,什么都没发现,这小子就看了一眼,随手画了一个方位,就算是这里,这能信吗?

刘朝阳对杨乔的话却是毫不怀疑,摇头失笑道:“青出于蓝胜于蓝,你在这方面的成就以后是远远超过我了。”说着,他向刘晓鸥和刘晓朗做了个手势:“按杨乔定的方位去找。”

“好。”

刘晓鸥点点头。

那三位刘家的长老,其中一位留着寸长的银发,目光炯炯有神,脾气比较火爆的,名叫刘延舟的长老,忍不住开口道:“家主,这……”

“不用怀疑,按杨乔的方位没错。”

刘朝阳一口定下来。

这三位长老没见过杨乔,也没和他一起勘测过地宫墓室,所以有所怀疑,但是刘朝阳和刘晓峰可是一次次见过杨乔的“神奇”,对风水古墓地宫判断上的逆天,所以对于杨乔的实力毫不怀疑。

刘晓鸥和刘晓朗二人背着随着包裹,按杨乔说的走了五十步,不过走到那个位置后,两人有些犯难了。

按以前的经验,应该用铬阳铲打下去,一是确定这下面是不是有古墓,二是判断土层的厚度,以决定爆破的火药量和威力。

但是这里基本上都是山石,地面太坚硬,别说铬阳铲,就算是刘氏定制的爆破弹能不能打开还是个问题。

就在两人犯难的时候,杨乔走了过来,拍拍刘晓鸥的肩膀:“晓鸥哥,不是地下。”

“不是吗?”刘晓鸥一脸茫然,毕竟他是按杨乔说的方位距离,不多不少刚好在这里,怎么现在又说不在地下了。

就在刘晓鸥和刘晓朗有些吃不准的时候,杨乔指了指旁边的山岩峭壁道:“你们把爆破装置放在这里,然后按以前两倍的药量爆破。”

“这……”

杨乔的话,令刘晓鸥再一次懵了。

他们做这个爆破的工作,绝不是说说那么简单,各种数据、勘测、经验和角度,缺一不可,现在杨乔走上来,什么准备都没做,就说在岩壁上爆破……

这后面可都是厚重的山岩啊。

咱们今天是来炸山的吗?

刘晓鸥的脸上,此刻是一个大大的“囧”字。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