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章 争议(1 / 2)

加入书签

众人求过来,顾槿自然不会在返乡的事情上为难他们。只是她先前也说过,想要回乡的,必选拿出证明自己籍地在擒王军辖下的凭证。

那些随身带着曾经离家所办路引的俘虏还好说,其他没有实质性证据的可谓是各显神通。

有人拿出了珍藏的钱袋子,告诉顾槿这是哪哪哪的布,绣样是他们那边的特色;有人操着家乡话在军中吆喝,满军营找老乡帮自己佐证;也有人兴冲冲跑到伙房借地方,烧了一份自己的家乡菜端过来叫顾槿鉴别。

整个大营也着实热闹了好几日,一旦确定了要回去的人家在哪的,顾槿也不拖延,给他们签了路引就爽快放人。

毕竟,将人多留在这里一日,军中就要多给一日的口粮,顾槿真巴不得让他们早些走。

放俘虏的事情办得如火如荼,只是最终愿意走的人还真不多,到最后还是有四百二十八人选择了留下。

其实安排这些人在冀州种地的决定,顾槿还没来得及跟大将军报备,但她却有那个自信,大将军一定会同意的。

一个地方的人口空了或者极度稀少的情况下,为了使人口均衡,恢复农业生产、发展经济,古代的皇帝通常都会颁布迁居的命令,苦劝甚至强迫人口多的省份往其他地方迁人移民。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后世人所熟知的山西洪洞大槐树移民,那次的移民可不管百姓愿不愿意,直接按照“四口之家留一、六口之家留二、八口之家留三”的比例将人迁出,可谓是让百姓饱尝骨肉分离之苦。

其实种地在哪不是种呢,现在顾槿将战俘留在冀州,而不是选择放所有人回乡,还是因为漓帝在冀州造的孽。

他为了巩固自己的皇位行那如此恶毒之事,致使整个冀州地带十室九空,除了最先得到救助的郸城、顺德,冀州多地人口锐减。大片的耕地无人耕种,逐渐长满了荒草,成为不毛之地。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只要是个脑子有数的皇帝,都会采取移民的法子,来填补冀州的人口空缺。

现在顾槿安排战俘们在这里种田,让这些人彻底远离了战场,不但杜绝了将战俘混编进军队带来的细作隐患,还给冀州留下了繁衍生息的种子。

顾槿相信,这次的安排只是个开端,之后大将军一定会大刀阔库地往冀州填充人口。

至于那些原本留下想刺探情报的探子,左右这几日除了让他们挖坑,都没让他们有机会接触到什么军情。要走的,走了便是;留下种地的,正好了提供劳动力,还彻底隔绝了他们往外传递情报的路子。

将一切事务安排完后,顾槿这才提笔给大将军去信报告此事。

除了写明俘虏的去向,她还洋洋洒洒写下自己如此安排的诸多好处。让大将军理解是一方面,毕竟自己许诺下的免税还是要他同意;另一方面也是为了给他提供一个战俘安置的思路,算是自己建言献策了。

顾槿自认为向上铺平了此策的路子,却没想到向下安抚自家战士她提出的俘虏安置条件太过优厚,传至军中,很多人都感觉不公平,甚至开始怀疑起自己投军的意义。

毕竟他们辛辛苦苦忙活几年,一直将脑袋拴在裤腰带上,还不如一朝投降的俘虏日子安逸,这叫什么事儿啊?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