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承诺(2 / 2)

加入书签

既然心中打定了主意要办医学院,顾槿哪怕是要熬几个大夜也要将大致的计划做好。之后不管是要银子、要场地,还是要人,才有接着进行下去的路子。

自古以来,中医教育基本上都是依靠师承和家传的方式代代相传,受众范围极小不说,失传风险极大。很多秘制的药方、特殊的医技,就是因为这样的传承方式,遇到某个意外后断绝失传。

在顾槿所知的历史里,其实早在南北朝时期就有朝廷主导官学,兴办医学教育的记载。可惜官办医学校局限性太大,所惠及的也注定不是普通百姓。

既然是官学,招生对象就被限制到了士大夫子弟,极少收入普通平民。甚至于,民众根本就不知道还有这个官学的存在。

而陆庭川本是平民家的孩子,接触不到这些自然也不奇怪。

招的人有限制不说,正所谓“学而优则仕”,从官学校学成毕业的大夫,最好的出路自然是太医院,服务的对象都是达官贵族。几乎没有官学出来的大夫会放着大好前途不要,跑去为普通百姓诊治的。

顾槿想建立的医学院,自然不会是这样专为达官贵人服务的机构。除了补充军医队伍外,顾槿希望,医学院培养出来的大夫能为天下百姓服务。

可惜,对于这件事情,顾槿完全没有一点经验。她知道华夏的中医发展历史,对这个世界的历史认识却是一片空白,第一步该怎么走,她都是懵的。

闭眼回忆片刻,顾槿提笔写下了她的大学在教育教学和行政后勤上的部门安排,同时回忆出学校的专业设置,企图从中找到一点办学的参考。

只是写了半天,顾槿把笔一摔,泄了气。

若说纸上面写着的教务处、后勤管理处、学生处什么的,还能对办学的机构设置有所参考,那么后世的很多专业在这里要么用处极小,要么根本就开展不起来。

这第一步是真的难迈出,顾槿叹口气,揉揉脑袋,企图让自己平静下来。

夜已经深了,顾槿却没有一点困意,她决定暂时放弃用大学做参考,先从需求出发敲定医学院的教习方向,之后再分门别类安排专业设置。

毋庸置疑的是,医学院最开始培养的大夫是面向军中的,那么外伤的处理和救治就是第一要学习的东西。

会包扎、拔箭、正骨不算,军医还得会用药,那么这一步自然就是从辨识药材到把脉开方的正常学习过程。

此外,军中物资不便携带,若是姜云远的药丸能够大面积普及制造,军中就能省去大半药材运输的烦扰。这就需要有足够多的制药大夫,药剂学便可以设置上。

只是姜云远的秘方是自己耗尽心血琢磨出来的,能够献出来帮助擒王军已然是大义,现在要人家将方子公之于众,供人学习,未免有些得寸进尺,不知好歹。

所以这个问题,还得仔细斟酌思量。

找到了头绪,顾槿接下来的计划撰写也就慢慢摸到了门路。

只是她一个人在这瞎琢磨,很多东西难免片面,只能仔细将自己的想法写明白,等严旭过来后,再与他以及其他大夫一道商议。

说曹操,曹操到。第二日顾槿就接到了严旭他们的消息前线战事已平,军医们功成身退,再有三五日,属于陆庭川麾下的军医队伍就能来到涿鹿汇合了。

只是顾槿终究没能第一时间和严旭碰面,医学院的事情毕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办妥的,往北边巡视边防才是应该尽快进行的要紧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