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6章 招认(2 / 2)
顾槿可不耐烦听他在这求饶,轻咳一声,站起身来,又去研究怎么使用夹棍。
又是鞭子又是夹棍的,动作中的威胁之意再明显不过。可是一想到自己贪墨的数额,那可是要杀头的罪责。陶县令还是怕了,怕的是死,而不是这些刑罚。
只有抵死不认,顾槿拿不到实证,也不能把自己怎么样,能拖一日是一日。
这么想着,陶县令说出来的话,还是否认加求饶。
顾槿轻叹一声,仿佛没有了办法,吩咐卓然道:“你去,弄一盆浓盐水来,再把火盆烧上。”
没吃过猪肉还是见过猪跑的,这些常见的刑具,顾槿虽没用过,却照样知道都是怎么个用法。
趁这个功夫,顾槿又坐下来,好声好气的劝道:
“县令大人可要清醒一点,你们是如何商议、如何分账,这些口供和证据我都有。你招或不招,影响都不大。该定什么罪也还是会定,你或许还会因为包庇和拒不认罪而罪加一等······”
这些话,听在陶县令耳中,是如此熟悉。他对自己审查过的犯人不知说过多少遍,可现在,风水轮流转。他不再是说话之人,这话听起来,刺耳万分。
见他还是沉默,顾槿也不墨迹,将陶县令请上刑架,亲自将鞭子蘸了盐水后递给卓然。
人总是会对自己的身体承受能力有莫名的自信,先前还想着宁死也不松口的陶县令,才挨了两鞭子,连皮都没破,就叫着要招认。
果然,陆庭川说的没错,什么暗访调查,都没有拳头管用。
整个贪墨案其实很简单,幕后主使也就两个人,陶县令和老李头。
不管是县衙派出去的三名文书,还是后勤所的两名帐房,其实都不知情。
老李头找到陶县令,以赃款一人一半作为诱惑,拉陶县令下水。
从一开始,老李头告诉县衙派出去的几个文书的粮食价格就是一两五钱,几人只负责登记斤两和金额,不负责过银子,所以其间出现的差错,他们其实是不晓得的。
而负责过银子的,是老李头和后勤所的两人。对于那两人,他给出的粮食价格却是一两二钱。
村民前来售粮,登账的记下数量并且报出来,过钱的便直接给出银子。
老李头就在两拨人中间,上演了一出混淆视听。
“他当时说的是,冀北没有主将,这件事情没人会管。哪怕之后有将军过来,售粮的不过是些被人厌弃的战俘,没人关心他们的死活。”
“我只管安排人手将账目做平,其余的什么都不用做······”
听见陶县令这么说,顾槿再也忍不住:“陶县令,你好歹也是寒窗苦读十数年才得来今天的官位,难不成,你没长脑子?”
“你也不想想,既然你什么都不用做,那老李头为何还要跑来找你?难不成是大发善心,就为了把到手的银子分你一半?”
“陶县令啊陶县令。”顾槿摇头长叹:“你这是被人当做扰乱视线的替罪羊,还尤不自知啊!”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