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6章 再次领兵(1 / 2)
说来,陆庭川也算足够了解自己的舅舅,算到了景睿帝有御驾亲征的想法。
被王皇后劝下之后,翌日早朝,全体武将请战。景睿帝命徐胜达挂帅,当天下午就急赴豫州。
徐胜达戎马半生,大晟建国以后他竟主动请辞,请景睿帝卸了自己身上的兵权,又求景睿帝允许自己在京城荣养。
徐胜达这一举动在当时着实震惊朝野。短短半个月之内,不断有武将上门劝告,要徐帅继续领兵。
就连景睿帝,或是微服暗访,或是大张旗鼓,也上门劝了几次。
这样一来,徐胜达就更不敢领兵还朝了。
这段事情发生在顾槿赶回京城参加立国大典的路上,回京之后事情就平息下来。她听闻此事时,佩服了徐胜达好久。
一个敢举着大旗造反的人,心中的凌云壮志怎么可能被京城的繁华安逸消磨?甚至顾槿断定,徐胜达对一身战袍是热爱的,军中的每一名战士也都是他无法割舍的袍泽。
他在战场上成名,所取得的一切成就都离不开战场。
可即便这样,他还是急流勇退,说撤就撤了。
正所谓“飞鸟尽、良弓藏”,徐胜达简直掌握了这句话的真谛,成功避免了景睿帝针对的刀子。
这就是徐胜达和宋琛的不同之处。
一个上蹿下跳,仗着自己是开国功臣,企图从皇权手中扩大自己的相权。就不怪景睿帝对他们家磨刀霍霍。
另一个则相当识趣,知道自己在不同的时期应该如何保身。凭借着一句:
“若有用得上老臣的那一天,臣定当重披战甲,为大晟赴汤蹈火。”成功感动了景睿帝,之后被封为国公,赐丹书铁券和宅院奴仆,领了个闲职在京城荣养。
这也是为什么,陆庭川、郑鑫一众将领都领了都指挥使的职位,能掌一省兵权,而徐胜达却只留在京城当“京官”。
按理来说,彼时天下未定,漓廷一日不灭,战争就不会停。徐胜达完全没有必要这么快宣布功成身退。
顾槿琢磨了很久,渐渐也回过味来,这是景睿帝和徐胜达之间的相互试探。即便两人都对之后的局势心知肚明,可景睿帝就是想看看徐胜达的态度。
最后的结果也算是皆大欢喜,景睿帝对徐帅三请三留,徐胜达感念皇恩愿意留京侍候,在史书上便添上了一桩“君臣相宜”的佳话。
一年之后,当战火重燃,徐胜达践行了当初的誓言主动请缨;而景睿帝亲自为他披挂,送他出征,又是一桩美事。
可是,因为路途遥远,现在的陆庭川和一众将领并不知道徐胜达挂帅而来,摆在他们面前的问题依旧没有解决。
留给他们商讨的时间并不多,到底应该怎么分配兵力,必须在今日之内做出决断,然后明日一早就开拔。
还是陆庭川最后当机立断,决定在北路留下一万人,自己则亲率中路军支援许州城。
“北路军中,留四成火铳枪队,三成骑兵队,三成弓箭队。”陆庭川说完,扫视了一圈:
“这支兵马,谁领?”
这个问题一出,又是此起彼伏的请战声。可陆庭川向顾槿看去,她竟然没吭气。
“顾将军不敢?”
此话一出,意思也太过明显。众将领相互交换了个眼色,也闭上了嘴巴。
其实他们也没料到,陆庭川会中意让顾槿带北路。
从经验上看,顾槿虽有守卫冀州的战绩,可独自领兵的时候确实不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