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1章 落魄九凤(2 / 2)
介绍完以后,他才转入了正题:
我们农场内部又分为两场一处:农场、林场和水库管理处,这三个单位都是正县级单位。
农场成立之初是按照北大荒的架构,总场称军垦农场,是师级,两场一处是团级,下面设营、连、排,后勤这一块也是按照部队设置,政治部里面分设组织科、女工科、宣传科,派出所最初叫保卫部,武装部开始是作训部,七十年代中期以后改为军为民,级别对应调整为地方的地、县、科三级。
林场和水库基本上没有收入。
林场的树多数是自然生长的,生长缓慢。林场职工又栽了一部分针叶松等抗寒树木。五、六十年代成立农场时上级要求多栽林木,轮流砍伐,叫什么“靠山养山,养山吃山”,但到了七十年代以后开始禁止砍伐林木,断了林场的收入来源。
水库的作用主要就是汛期蓄水,减少下游洪涝灾害,干旱放水给下游浇地,是纯粹支农,没有收入。
农场全部经济收入来自三万亩耕地的农作物。
前些年虽然全农场两千职工,但除去林场一百多人、水库管理处二十多人,其余人后勤人员占了四成,下地干活的约一千人。
上面原来说是拨给的拖拉机、播种机、脱粒机等农业机械,因省里没有钱就一直没有到位。每个农工种三十多亩地根本种不过来,造成了土地耕种很粗放,农作物产量低。
八十年代以前在编农工的工资都是上面拨款,农场一直很红火,八十年代以后,农业企业与工商业企业一样“断奶”,不仅企业亏损,全场职工的工资一下子减去了百分之七十多。
农场学习农村实行生产责任制,但过去机关后勤的职工不会种田,纷纷找门路调走。上面给农场正式定性为企业之后,撤销了派出所、武装部,所有原来的工、青、妇等部门统一并到办公室,将二十几人压缩到不足十人。
这几年,职工走了一大半,剩下的几百名工人更种不过来那么多的地。附近乡镇说我们浪费耕地资源,来向我们要地,我们没有给。
场长、书记在任的时候想出了一个主意,所有行政后勤人员每月只发生活费,不足部分从承包耕地中补。每个在编职工,至少承包一亩地,最多三亩,不交承包费。
为了能养活老婆孩子,他们两个和我也都不例外。我承包了二亩地,书记退休后承包了三亩,书记被判刑也是为了给职工谋福利,所以给他的家属也承包了三亩,免交承包费。
我说到这里,你问的第三个问题也出来了:后勤职工的收入只有生活费加上地里的收入,一线农工的收入全部来自他们个人承包的耕地。农场农工与工商企业的工人没法子比。
从毛昌章的叙述中,周胜利似乎看到了昔日那个辉煌的九凤山农场好像一只展翅欲飞的鳳凰,昂首振翅,傲视九凤山。
在改革的大潮中,这只鳳凰没有跟上改革的节奏,落魄了。
周胜利记得当初在潜龙山工作时,龙山水库仅是个中(一)型水库每年县水利局都会给大量拨款,问毛场长:“上面每年给祥龙水库的拨款有多少?”
毛昌章一愣神,反问他:“上面为什么要给神龙水库拨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