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利令智昏(1 / 2)
黄岭村人说,想当年孙猴子被关在太上老君的八卦炉中烧了七七四十九天,练就了一副火眼金睛,而王计财钻在大队办公室当了二十多年生产大队会计,也练就了一副火眼金睛。
不过王计财的火眼金睛与孙猴子不同,孙猴子能够辨别人妖,王计财辨别不了人妖,但是王计财能辨别了重量,不论他面前的是金属、木料、沙土还是棉花,也不论其堆积的规模有多大,一眼就能看出这堆物体的重量,而误差不超过一公斤。这一点总怕就连孙猴子也甘拜下风。
然而,按照哲学原理,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不能超过一定的限度,超过限度了就要出现偏差,从而做出一些悖逆人情世理的事情来。
王计财由于每天算计,算了春种、算秋收,算了秋收算公量,算了公量算工分,算了工分算口粮。
这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算来算去,脑子里算计类细胞日益强大,而且这计算类细胞无限度地运动发展,严重挤压其他细胞的生存空间,导致其他细胞一批批地死亡,最后脑子里就留下计算细胞了,别的什么细胞也没有了。
这样一颗与机器人脑极为相似的大脑,在家庭生活中与家庭成员之间自然也只有算计关系了。
王计财的父亲去世之后,他的母亲日渐老迈,劳动能力一天比一天差了,明显创造不了多少价值了。
王计财就习惯性地开始计算了:如果他母亲有一天不能劳动了,就得白吃饭,他就要负担一日三餐的粮食、蔬菜。如果一天吃一斤粮,一年就是三百六十五斤粮食。
他母亲今年是六十岁了,如果再活二十年的话,就得吃掉他七千三百斤粮食。还有,衣服穿戴呢?老了生了病吃药的药钱呢?小病还不打紧,如果是大病呢?还得住医院治疗,那要花掉多少钱呢?
这样计算下来可就是一大笔相当大的支出。这笔经济负担太大了,怎么办呢?又不能把她赶走,这样交待不了众人。可是让她在,他就得负担这么一大笔费用,怎么卸掉这个包袱呢?
王计财日夜盘算着这件事情,想不出一个好办法来。
有一天,那是深秋时节,他扶着木犁翻耕了一天秋地,到了黄昏时分,他扛着木犁收工回村了,当走到村西头时听着村子里传来一股子锣鼓喧闹声。
王计财就好奇地放下他的木犁,朝着喧闹的地方走去,想看个究竟。当走到村西头马拐子家门口时,看着马拐子家隔壁院子里围拢的很多人,锣鼓声就是从这里传出来的。
王计财就挤进去看了看,方才知道马拐子隔壁的老光棍驴二子结婚娶老伴呢。
这驴二子打了一辈子光棍,今年都六十二岁了,突然有人给他介绍了一个老伴,这老伴比驴二子小两岁,平六十了。
这驴二子领着他老伴,两人都穿着新衣服,驴二子把胡子剃得光光的,满脸春风,见人就给递烟。
这驴二子看着王计财了就招呼了一声:“计财!来过来抽支烟!”
王计财随声附和道:“好!恭喜你,抽你一支喜烟!”
王计财说着就从驴二子手里接过了香烟抽了起来。就在驴二子给他点烟的这一瞬间,王计财瞟了一眼驴二子的新老伴,他突然茅塞顿开!
他想道:驴二子这老伴和他母亲同岁,他母亲也是六十岁。这老太太能结婚嫁人,他母亲何尝不能呢?
于是他眼前一亮,有了,给他母亲找个老伴嫁出去,不就一了百了了吗?这样他母亲也有了安顿的地方了,他的包袱也卸下了,村里人也不会说闲话,而且更重要的是,无论哪个光棍来娶他母亲,都得付一笔彩礼钱,这样岂不是又能趁机挣一笔钱吗?
他愁眉苦脸盘算了好长时间的事情,这一下就有了办法了。于是他笑嘻嘻地给驴二子道了两声喜之后,从驴二子家院子出来,到村口扛起他的木犁回家去了。
晚上睡下,王计财一个人又想白天看到驴二子娶老伴的情形,于是又想道:“这件事情,还得早点办理,母亲一年比一年岁数大了,岁数再大了就嫁不出去了,再者说,母亲一上年岁身体就弱了,万一有了个什么病,就更没人要了。这事得办得快一点,还不能在本村找,本村容易招来闲话,需要嫁得远一点,距离一远,就有啥闲话也听不着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