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 衣锦还乡(2 / 2)

加入书签

而刘满柱与听信人之间由于没有任何思想感情的联系,刘满柱只关注那书信的文字,而听信人则关注的是书信的内容,因而,当听信人在听到一半就发出各种各样的情绪反应时,一瞬间都会陷入尴尬境地。

往往在这时候,听信人会发觉发泄的不是时候、不是场合,立刻又会慌忙收敛,并以庄稼人的表达方式,表示出某种歉意。

而刘满柱为了不让听信人尴尬,就必须很快跟随听信人的情绪变化而变化,他们哭他也得跟着哭,他们笑他也得跟着笑,他们唉声叹气、捶胸顿足他也得跟着唉声叹气,不捶胸顿足也得拍拍脑袋。

而他们乐得在他家地下手舞足蹈,他虽然不用手舞足蹈,也得拱拱手表示个祝贺才行。否则村里人会认为这刘得贵的儿子,倒是有文化,但就是像个木头人似的!

刘满柱给他们每个人读信的时候,都要尊重听信人的隐私权,在读信之前都要先把家里人支开才读。

这一举动则让那些听信人心存感激!而且刘满柱作为一个高中生自然明白,书信内容是受国家法律保护的,私拆他人信件是犯法行为,因为他觉得他们家人如果坐在一边听人家的书信内容,就和私拆他人信件是一样的。

而他自己,可就另当别论了,他是受听信人委托,为听信人朗读信件内容的,自然委托朗读信件内容,也就意味着授权他了解书信内容了,这是一种法律上的授权委托关系,合理合法而且往往这些听信人还要问问他这件事情应该怎么办?

因为他们觉得刘满柱是文化人,文化人识文断字,见多识广,万事总有高超主见,腹中均有锦囊妙计,听上文化人的话没错。

所以往往在这时候,刘满柱就身兼数职,它既是读信人,又要扮演心里医生,还要充当一阵子村民的智囊。

这是村民们看不懂书信的时候要来找刘满柱给读信,到这信读完了,一般信件末尾都说让看到信后给他们回信。这回信的事自然非刘满柱莫属了。

因为其一,刘满柱有文化知道应该如何写回信,特别是面对各种各样的事情,收信人应该如何表达才得体妥当?如何把一个老农民心里想说的话很准确、完整地用通俗语言书写出来?既要让对方看懂,又要符合人情事理,这既然是文化人的强项。

这其二嘛,就是这信中内容刘满柱已经都清楚了,不论是好事还是坏事已经都让刘满柱知道了。俗话说“法不传六耳”所以也就非他莫属了。

而村子里谁家要结婚办事,早早就把刘满柱请到炕头,给写写礼账,收收钱,当个红白喜事的账房先生。

而到了过大年就更忙碌了,全村人家家户户的对联都是刘满柱来写。刘满柱在家里土炕上摆放一个炕桌子,然后把文房四宝往桌子上一请,一会人们就络绎不绝地手里拿着一卷大红纸来了。

而刘满柱也非常热心的帮助这些乡亲们,从来没有消极对待过任何一位村民。只要村民们有事找他,无论他手头上有什么紧要之事,立刻就放下,而操起乡亲们的事情来了。

而刘满柱不仅有文化,而且有一口好嗓子,能歌善舞,弹拉吹唱,样样在行,特别是春节闹秧歌“把伞伞”把得好,具有即兴表演顺口溜的天才。

因而在野草乡组织的正月十五元宵节灯会上,与红杏一见钟情,即刻坠入爱河,爱得神魂颠倒,如醉如痴。

因而刘满柱与红杏日日夜夜被相思折磨,度日如年。他们恨不得马上结合到一起,然后终身永不分离。

刘满柱就想:“现在应该领红杏来家里看看,见见我父母亲,然后很快举行一个订婚仪式,把婚事固定下来,接着就操办婚事,把红杏娶过门来,早日团聚在一起,那多幸福啊!”

刘满柱想到这里,就拉开抽屉,拿出稿纸、钢笔来,爬在他家土炕上,很快给红杏写了一封信,提出了他的建议。

没几天时间,红杏就来信了。在信中红杏表示,她非常愿意接受刘满柱的建议,而且,她说这是她期盼已久的愿望,终于就要实现了。

刘满柱接到红杏的来信激动万分!很快就和他父母亲谈了这件事情。刘满柱父母亲和刘满柱奶奶甭提有多高兴了。

这是要给刘得贵一家的独生子刘满柱娶媳妇了,刘家就要添人进口了。于是刘得贵老两口暗暗称赞他家儿子有本事。

这山底村里,别的人家的儿子一长大,到了谈婚弄嫁的年龄,家里人就发愁给找媳妇了。因为村里贫穷,一辈子娶不上媳妇打光棍的很多。于是有儿子的人家早早就开始托人找亲戚、朋友到处给物色拉扯对象了,但是有的从到龄就开始一直张罗到三十多岁了,找不上一个合适的对象。

在村子里一上三十岁,这辈子基本就没啥希望了,就要打一辈子光棍了。

所以在村子里养儿时高兴,一到了娶媳妇的年龄就全家人都犯愁了。如果儿子多半辈子了也没娶上给媳妇,做父母的到老临死也咽不下这口气,合不上双眼。

没给儿子娶过媳妇,村里人的俗话就叫:“没交代了!”意思是做父母的没给儿子尽了责任,没完成了做父母的应该完成的任务。如果是这样,就是死了也没脸去见自家地下的列祖列宗。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