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第六章(1 / 2)

加入书签

县衙有了充足的银粮,就有了充足的底气,可以放心施为。

        只花了极短时间,永安县的赈灾工作就进入了正轨。

        霍翎也办完了自己答应的事情。

        除了将粮食送去县衙,她还亲自去了趟回春堂,请回春堂的陈大夫给流民看病。

        陈大夫家中世代行医,年纪轻轻就已经是永安县医术最好的大夫。

        上回方氏生病,也是请他上门医治。霍翎与他打过几次交道,一想到要找大夫,第一个就想到他。

        陈大夫得知霍翎的来意,一口应下,却坚决不收诊金。

        “霍姑娘大义,我也并非小气之人。回春堂开门做生意,药材费用不能免,我的诊金就不必了。”

        在大方向上达成共识,霍翎又与陈大夫敲定细节。

        她设置问诊棚,是为了不让灾民区出现传染性疾病,所以她不管陈大夫怎么给病人诊治,她只会结算治疗风寒发热,还有预防传染性疾病的药材费用。

        陈大夫态度温和,也很坦荡。

        他主动提出让霍家的人和回春堂的人一起按方抓药,方便双方进行对账。

        这与信任无关,而是监督的存在可以避免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有过这样一番交谈,陈大夫对霍翎印象极佳,霍翎也很敬重这位年轻大夫。

        连着下了数日的雪终于消停,霍翎坐在窗边,结算昨日的药材费用。

        确定账目无误,她将银票和几块碎银子塞进荷包里。

        无墨抱着一支红梅走进来:“小姐,你今日又要去城门口?”

        霍翎绕到屏风后面,换出门的衣物:“在家闲着也是闲着,不如去城门口,既能添个热闹,又能及时掌握赈灾进度。”

        红梅插入窗边花瓶,无墨往瓶子里倒了点儿水:“也对,家里也没什么消遣。就是这天愈发冷了,我怕小姐冻着。”

        “多带个汤婆子吧。”

        霍翎换好衣物,走到铜镜前,打开装满发带的妆匣,从中挑出与衣服同款的发带。

        一根用来编发,一根缠绕几圈绑在腕间。

        “今天学堂放假,阿泽在家吗?”

        霍府不算大,有什么风吹草动都瞒不住人。

        无墨一边往汤婆子里灌热水,一边应道:“我听少爷身边伺候的人说,少爷最近和县令家公子玩得很好。今儿一大早上,县令家公子就上门来找他,两人也不知道去哪儿了。”

        既然霍泽不在家,霍翎也没说什么,先去了趟霍世鸣的书房。

        霍世鸣书房里的存书很丰富,即使霍家祖上多出武将,但只要是传承多年的家族,都会有意识收藏各种书籍。

        在霍家败落后,这些藏书也没有丢弃,大多保存了下来。

        与守在门口的下人打了声招呼,霍翎推开沉重的木门,直奔角落书架。

        那一面书架存放的都是医书,她从中挑出十本,装进木盒。

        马车一路行至城门,霍翎掀开帘子,望见一片密密麻麻的帐篷。

        这些帐篷不知是从何处翻出来的,上面沾着星星点点的污渍,凌乱拥挤地堆在一起,不时有面容愁苦的流民在帐篷间出入。

        不远处有一队流民正在排队,等待登记进入帐篷区。

        无墨也跟着往外看:“今儿的帐篷,瞧着比昨儿多了不少。”

        霍翎道:“昨天有一个村子的灾民赶到了永安县。多出来的帐篷,应该都是用来安置他们的。”

        “灾民区现在一共安置了多少人?”

        “截止昨天傍晚,一千三百余人。”

        下了马车,霍翎与无墨穿过一顶顶帐篷,在帐篷中心位置找到了粥棚和问诊棚。

        这会儿不是吃饭的点,粥棚前面没什么人。一旁的问诊棚照例排起长队。

        每个人手里,都握着县衙发放的木牌凭证。

        这是县衙为了方便管理流民而推行的举措。流民领粥看病都需要出示木牌。

        但这项举措执行起来的力度并不大,本县的父老乡亲要是来领粥看病,大家也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霍翎对此心知肚明,却不出手干预。

        反正她捐的银子就是这个数,银子扣完就没了。

        钱是花在灾民身上,还是花在本地父老乡亲身上,对她来说都没有区别。

        问诊棚里,陈大夫穿着浆洗得发白的天蓝色棉袄,眉眼温和,带着医者特有的慈悲与平和。被这么多病人团团围住,话语中依旧没有一丝不耐。

        他正在给一位面容沧桑的老者把脉,药童在旁边给他打下手。

        把好脉后,陈大夫又问了几个问题,老者边咳嗽边回答。

        陈大夫迅速写好一张药方,记录下老者的信息,以及木牌凭证上的编号:“明日上午,去旁边的棚子取药。”

        老者谢了又谢,才起身离去。

        后面的病人坐了下来,陈大夫没有休息,继续重复方才的步骤。

        直到听见旁人的议论惊叹声,他才注意到不远处的霍翎。

        给面前的病人开好药方,又对下一个病人道了声歉,请下一个病人稍等片刻。陈大夫走到霍翎面前,声音沙哑,显然是用嗓过度:“霍姑娘,久等了。”

        霍翎将昨日的药钱交给他,客气道:“是我打扰了陈大夫才对。”

        陈大夫也没清点,直接收好银钱。

        霍翎又道:“我也不多耽误陈大夫的时间,这是我给陈大夫准备的礼物。”

        说着,将木盒递给陈大夫。

        陈大夫面露疑惑:“霍姑娘,我们不是说好了……”

        霍翎知道他想说什么,语气真诚:“陈大夫医者仁心,我要是硬塞诊金,就是折辱了陈大夫。”

        霍翎打开木盒盖子,让陈大夫看清里面的东西:“这木盒里装着的,是我家中收藏的医书。其中有几本是从前朝传下来的,市面上极难寻到。”

        医书映入眼帘,陈大夫眼眸微亮。

        作为一名医者,他可以坚定拒绝诊金,但实在舍不得拒绝医书。

        霍翎将他的反应纳入眼底,语调温和:“宝剑配英雄,再珍贵的宝物,只有落到合适的人手里,才不至于蒙尘。”

        “这些医书收藏在我家中书房,只能束之高阁。送给陈大夫,却有可能救治成百上千人。还望陈大夫莫要再推辞。”

        话到这份上,陈大夫果然不再拒绝:“这医书确实是我需要的,我就不和霍姑娘客气了。”

        霍翎:“只管收下。我家中还有其它医书,陈大夫看完手头这些,可以让人往我府上送个信,我再遣人给陈大夫送去。”

        说完,霍翎微微侧身,接过无墨手里的糕点,转递给陈大夫:“这两盒糕点,是我在来的路上顺便买的,不值什么钱,陈大夫可以试一试。”

        要是在送医书之前,霍翎拿出这两盒糕点,陈大夫说什么都要推辞一番。

        但自己刚说了不与霍姑娘客气,转头就推辞起这两盒糕点,实在有点说不过去。

        陈大夫接过糕点,又道了声谢,只觉霍姑娘行事着实周全。

        絮过闲话,霍翎才问起回春堂的药材储备情况。

        陈大夫:“别的都还好,就是治疗风寒的药材,消耗得比较多。”

        “现在还能勉强支撑,时日一长,有更多灾民涌入,就不好办了。”

        霍翎记在心里,不再耽误他的时间。

        无墨跟着霍翎走了几步,又忍不住回头看了两眼:“陈大夫真负责啊。”

        这么一会儿功夫,陈大夫又坐了回去,正在给一位病人把脉。

        “难怪小姐愿意和陈大夫结交,还愿意借书给他。”

        霍翎微微一笑:“在这个世界上,应该没有人会无缘无故与一位年轻、医术好、品行可靠的大夫交恶。”

        说话间,霍翎往粥棚看了一眼,恰好看到邱县令胖乎乎的身影。

        邱县令近来很是春风得意。

        他在永安县待了一年多,还是第一次如此放开手脚行事。每天上午,处理完公务,他都会带师爷来城门晃悠。

        看着面前一派欣欣向荣之景,邱县令得意地翘起胡子。

        师爷一脸不忍直视。

        他家大人真该照照镜子,好好瞧瞧自己这穷人乍富的得意样。

        “邱大人,好巧。”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