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一章:端午(4)(2 / 2)
“二皇子是皇室的血脉,有神明与皇帝庇佑,怎么会有事呢!”
这样大家一起说一说,宁妃的面色好了很多。
皇帝给太后剥了一颗栗子,太后接过来,笑着放进嘴里。她缓缓地咀嚼,等吃完这一颗栗子后,才再次开口道:“宁妃,你可要对二皇子上心。如今尚未立储,我朝一向立贤不立长,二皇子将来身子好了,也要像璋儿一样,都是皇室的血脉……”
立储!
此言一出,殿内的气氛一时凝滞。嫔妃们都不敢再说话,皇后也闭了口。
我不得不放下手里啃了一半的酱肘子,慌忙避开旁人的视线擦擦嘴。
我不知太后为何要提起立储的事。我们大周朝,皇室的规矩和百姓家不同,的确是立贤不立长。像我们荣国府,若没抄家的话,将来父亲过世后是一定要由嫡长子,就是我大哥袭爵;旁的嫡次子和庶子都是分了财产出府自立门户。但是宫里头就不是这样,因为太子要继承的不是“家产”,而是整个天下,若嫡长子不成器,天下是一定不能交给他的。
正是因此,皇宫里的嫡庶并不如百姓家分明。不过,立贤立长也就是那么一说,只有在嫡长子没出息到一定地步、或皇后无子的情况下,其余的庶出皇子才有机会。
眼下看来,大皇子虽不出色,但也不是很糟糕。
我听宫人所言,道这位大皇子念书、骑射都是平平,但胜在规矩有礼、性情温和,是个乖巧懂事的孩子。
我想,这样的评价,应该不是糟糕到要立庶子为储君的地步。
大皇子已经七岁了,可他仍旧不是太子。夏侯明迟迟不立储,这事儿总是拖着,前朝没有人提,后宫也没人敢提。即便皇后对此十分心急,也万万不敢说出来。
我估量着,这还是因着皇太后不愿意。皇后出身赵家而不是司徒家,太后娘娘选司徒静仪进宫,打的算盘就是让司徒家再出一位皇帝外孙,甚至出一位皇后。
想到此处,我不禁感叹,皇后娘娘这些年可真不容易啊。她不知是怎么产下了一儿二女,又让这三个孩子平安地长大,她实在是太能干了。这里头也有夏侯明的功劳,听说在十年前,夏侯明与皇后少年夫妻,皇后长他六岁,他是很喜欢这位皇后的。毕竟是自己的第一个女人,第一次经人事,喜欢是很正常的。不过后来,有了四个侧妃,有了芳娣,有了无数侍妾,夏侯明对皇后就渐渐地淡了。到了现在,皇后姿色衰败,夏侯明对她已经没什么宠爱与喜欢,充其量只是“相敬如冰”。
我再次抬眼偷瞧上头那三位。
我看到皇后的手一直攥得很紧。我从来不曾看到她这样紧张,或者是担忧。
她的大皇子占了嫡又占了长,立为储君是天经地义的事。但宫内势力纷杂,一个权倾朝野的皇太后与她对着干,这才使得皇长子已经七岁却不是太子。
皇后嘴上从来不说,但心里一定是万分着急的。前两年,皇长子还小,前朝后宫都默契地不提立储的事,怕被卷入纷争;如今,皇长子真的不小了,太后娘娘也终于开了口说什么立储。可是……
可是,太后娘娘说的是,二皇子和皇长子一样是皇室血脉,一样有立储的机会!
依着皇后的性子,她心里八成想着“二皇子那个病怏怏的样儿,有什么资格与自己的璋儿争一席之地”。可没法子,太后要与自己作对,自己又不受皇帝宠爱,两边都不是能帮忙的。太后说二皇子能争,那二皇子就是有这个资格!
我看到皇后的手越攥越紧。她以前从来不提立储,就是怕别人说一句“还有个二皇子呢!”。这下可好,二皇子要在明面上与皇长子相争了!
我再看向宁妃。我对宁妃这个人是十分不了解的,我只知道她待人冷淡,即使在新妃觐见时也不咸不淡地。
此时,宁妃一直是低着头的。她不敢去看皇后,也不敢去看太后。我看到,宁妃身下的团福刺绣裙摆上的滚金边不知为何一直浮动着,上上下下,仿佛夕阳下一池随风颤动的金光。仔细留神之下,原来她的整个身子都在簌簌地抖动。
她,竟然在害怕!而且怕到这种程度!
若是懿妃的性子,若她有儿子且被皇太后议储,她一定会万分欣喜的。二皇子与皇长子相差四岁,又病弱,在世人眼里他是远不如皇长子的。如今皇太后提了他一句,是给他最大的脸面,这样的荣耀,这样来之不易的机会,身为其母怎么会不欣喜。
可是,宁妃却只有惶恐。
她极力掩饰自己的惶恐,可她控制不住她裙摆的颤抖。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