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一章 给于丽出主意(2 / 2)
而王大雷则简单的吃了两口跑到书房检查目前手头的一些书籍,他打算再把钳工车间的一些规章制度进行修改,这样的话可以利用那台设备加快生产。
甚至王大雷还有一个打算。
因为上一次去电机厂,他见到了一个小号的电机与车间那个电机是完全相同。
如果王大雷把这个小号的电机因为是报废的可以买回来,重新进行改造,在钳工车间在应用层第二台机器,那钳工车间生产的产能就会再次增加。
有一台机器无非就是让一些什么一级二级,三级的钳工能够上手一些高档的手段生产的零件规格更高,但是具体的产能没有提高太多,毕竟机器就一个。
那么如果假设再有一台机器,从产能上来说,就相当于至少多了两个四级到五级光,多了两个从产能的角度出发就已经在增多了。
王大雷如果假设通过这样的一个报废电机,能够和电机厂做协商,再弄到两到三台,加上原本那一台要是有四台就好了。
从生产的产能来说,绝对可以让钳工车间的产量翻上一倍都不止,这是一个大好事。
但是这个事情需要进行研究,研究什么呢?
一个是要和电机厂进行研究这一些零部件的具体拆卸原理,另一个就是王大雷需要考虑到这些东西与钳工车间的结合。
他从规章制度,班组建立,以及整个车间内部形成的一个新的制度都有很大的关系。
工厂发展到六十年代,从最早的工业诞生的一点零到二点零的一个过渡期间,工厂的规章制度是非常严格的。
虽说现在一直都在搞发明创造,但是王大雷觉得这些发明创造到最后没有什么用。
因为在没有进一步,以机器淘汰工厂繁重的体力劳动的前提之下,实际上原有的工厂的规章制度和原有的工厂的一些班组要求,是很难被改变的。
这种不能改变的一个点,由于是丝丝入扣,是相当之重要的。
也就是说,你不围绕这个机器形成一个班组,是没法建立相应的要求,在工厂内部是无法做到一个减员增效,产能提高的实际效果。
这就是为什么在工厂,很多人不了解具体的情况,知道所谓的减员增效是一件好事,但大多数都是没效果。
因为一个工厂一个车间,想要进行这么改造却难上加难,原因就是因为工厂的很多环节是连在一起的。
甚至可以说整个工厂就是一个完整的机器。
这个机器只要再开动,除非大规模的停休,否则每个环节,它是绝对不能产生影响,前面的程序和后面的环节都不能影响。
你要在这个过程中进行改进,是非常之不容易的。
所以他不是说光增加几个机器或者是增加一个班组,再或者是在这个过程中,有一个什么小小的变化就能解决的。
王大雷深信,发明创造的精髓不在于硬件或软件的突破,而在于班组规章制度的革新。
在他眼中,这才是真正的关键。
他认识到自己面临的设计工作是巨大的挑战,不仅要研发电机,还要让它成为班组的核心,提高制造效率,与电机厂建立有效合作。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