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6章 东征诸国之难题,在于船只和气候(2 / 2)

加入书签

“如果是真正的海船,抵抗风浪能力比较强,即便遭遇了台风也不一定会全军覆没。”

在秦宇未穿越前所生活的现代社会中,就曾有人组织过人手打捞出七百多块蒙古战舰残骸,最终得出的研究结果令人震惊。

很多蒙古战舰龙骨上的铆钉过于密集,甚至在同一个地方有五六个铆钉。

这说明这些肋材在造船时曾反复使用,并且很多龙骨本身质量就很低劣。

而且不仅是大量使用旧木料造船,造船的龙骨本身质量还很低!

除此之外,战舰残骸的碎片没有一块超过三米,大多数碎片都在十厘米到一米之间,说明船壳板之间不是平接,而是搭接的。

据相关的船只研究学者推测,这应该是采取了类似新安古船的一种“鱼鳞式“船壳结构形式,用这种方式造船,速度会比较快。

但是造出来的船很脆弱,经不起什么大风浪。

而且据打捞出的残骸显示,那些船只大多做工粗糙,拼接之处,显得非常粗糙随意,甚至有的地方还是用胶水黏合的。

这样的船只,别说抵抗台风了,就算是正常在海面上行驶都得担心它会不会突然就散架了。

所以从这个角度讲,架着平底河船出海的蒙古东征军死的是真的有点冤枉。

而听秦宇说完,朱元璋以及少数文臣武将紧皱的眉头,终于有所舒展。

毕竟,中世纪世界规模最大的潘阳湖水战,就是由朱元璋指挥并且大获全胜的,他和他率领打过此仗的将领,当然知晓水战的硬性条件。

而朱标等一众皇子,如今都各自执掌着一个水师舰队,并且治下也有一个相应的海船造船厂,所以他们对于海船的生产制造都有比较深刻的了解。

这时,秦宇干咳了一声,将众人的注意力重新吸引了到自己身上,这才开口。

“第二个问题是昔日元军东征时所遇到的台风,这一点也不必过多忧虑,因为那只是沿海地区一种很普通的自然现象罢了,并不是倭国有什么神风在庇佑。”

“而台风的形成主要有三个基本条件,一是巨大的能源,也就是海水温度,二是合适的环境,也就是热带辐合带,三是地球的自转偏向力。”

“其中第三点,在各个季节都同样具备,而除此之外,两点随着季节的不同,则是有显着的差别。”

“海水温度随着季节的转换而变化,从冬到夏,海面接受太阳的辐射热多于从海水中散发出来的热量,使海水温度逐渐升高,而从夏到冬则相反,海水温度逐渐降低。”

“但海水热量收支达到平衡的时间不在太阳直射地球最北和最南的夏至日或冬至日,所以海水温度最高的时期不在六月而在八月,最低温度不在十二月而在二月。”

“这种海水温度变化滞后于天文季节变化的现象,使得夏秋季海水温度比冬春季海水温度高,大于二十七度的范围在夏秋季远比冬春季更广。”

“这就为夏秋季形成台风提供了充足的能源,所以夏秋季海洋上温度高、湿度大,能源充沛,有利于台风发生,而春冬季则相反,因此夏秋季台风多,冬春季台风少。”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