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7章收铜入库,难(2 / 2)
“也罢……其实朕本就没指望你们搞出来。”
“如今失败了也好。这恰好也证明,高明的这张银票,确实无法仿制。”
“呃……陛下,您能再说明白点,您这话……究竟是几个意思啊?”
李二陛下话音未落,不止是段纶。工部那一众有资格上朝的官员们,完全是各个的瞪大了眼珠子。
什么叫本就没指望我们能仿出来。
既然都不指望了,你丫为毛又要下死命令,还五天之内必须搞出仿制品来。
你丫到底知不知道,就为了这一张破玩应,我们工部上上下下,那可是连续奋战了五个昼夜?!
“呃……诸卿……不是你们想的那样。”
李二也是看出来,不少工部官员们,其中自然也包括段纶。那是一个个都瞪着猩红的眼珠子,在看着自己。
若是不把这话给说明表了……
当然,工部集体暴动,李二是不信滴。
但工部集体罢工,却是有着高达七八成的可能性!
为了给诸位大臣捋清楚这银票和银行的事情,李二陛下足足讲解了半个时辰。
期间众臣子倒也是听得仔细。
只不过就在李二将一系列运作讲解完毕的同时,吏部侍郎杨师道,突然站了出来。
“陛下,臣认为太子此举,不仅意义不大。甚至劳民伤财,也是说不定的。”
杨师道,大唐杨氏之中极有分量的一位。
说起大唐世家,众人大多了解都是五姓七望。
但是,除了陇西李氏、 赵郡李氏、博陵崔氏、清河崔氏、范阳卢氏、荥阳郑氏、太原王氏之外,大唐还有着三个十分低调,且又实力惊人的世家。
京兆韦氏,京兆杜氏和弘农杨氏。
京兆韦氏,大唐数一数二的大地主。
代表人物——李二陛下的四妃之一,韦贵妃。
其身份尊贵程度,明显不输于杨贵妃。
京兆杜氏,这就不用多解释,当今一代杜氏的扛把子就是——杜如晦了。
至于这弘农杨氏,虽说前隋早已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之中。
但是,有一点必须要承认,天下财富最多的并不是他李二陛下。
而是人家弘农杨氏。
自古以来,弘农杨氏就是历史舞台上不可缺席的一位主角。
要不是因为隋朝的关系,就以目前这杨氏的实力,是绝不可能如此低调的。
而如今,若不是李二陛下突然采纳了小家伙的银行计划。
新上任的这为吏部侍郎杨道师,也绝不会冒着得罪李承乾的风险,当场提出反对意见。
将所有金银以及铜钱存入银行,而最终换取到却只有一张,仅仅是看上去好看一点的纸片……
难道当他们杨氏,或者说当天下世家都是瞎子和傻子吗?
“杨爱卿,你这话是何意?”
“难道朕之前说的还不够清楚吗?银票的目的是为了方便大宗交易。”
“而且携带起来出行,也是方便简洁。怎么到了杨爱卿的口中,就成了劳民伤财?”
世家之中会有人站出来反对,这是李二与小家伙早就预料到的。
但像杨师道这样以站出来就扣大帽子的,还真是出乎了他们的意料。
“陛下,臣这里有两个问题,想向陛下请教一二。”
杨师道为人其实还算不错,即使是为官期间也能算得上少有的清官。
但是……
这银行的出现,却是让他瞬间嗅到了一种危机。
甚至可以说是,对大唐皇室带给所有世家的危机。
还是那句话,用金银铜钱去换取一张纸卡,怎么想,怎么都有一种被戏弄智商的感觉。
金银铜铁的储备是什么?
那是国之命脉。
如今皇家就想用这一张纸片子,换取所有的国之命脉……
李二陛下,你这是要亡我世家的节奏吗?
“说说吧,你想向朕问什么?”
李二陛下心中怒火以起。
甚至在称呼上也不是杨爱卿,而是直接变成了你。
其实对于这一点,李二陛下的心里也是明镜的。
收铜入库,对于普通百姓来讲确实是件好事。
最起码利息这一点,就能那些百姓们得到一些小小的实惠。
可这这收铜入库若是对于那些世家来讲,就是如同割肉了。
当然,这也是古人对货币的一种认知。只有那些金银铜铁放在身边才觉得踏实。
相反,让他们抱着一堆纸片子睡觉,那夜里不做噩梦才怪。
“陛下,臣这第一个不解便是,一旦这银票丢失,或者是说被抢,这银行会不会如数补偿?”
“毕竟一张纸片而已,或丢,或偷,或抢,实在是太容易了。”
“而且……就算以上三者都能避免,可纸张遇水之后会是怎样,想必诸位……也应该是再清楚不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