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藏器,待时而动_第1964章 见象不言(1 / 2)

加入书签

君子藏器,待时而动_第1964章      见象不言

公元600年前后,一位叫丹元子的隐士,对陈卓定纪进行延伸,重新整理原著、加入新的观测成果,创作出识别星辰的《步天歌》,弥补了星图难以流传,文字不够形象的缺点,做到了“名中有图,言下见象”,流传至今。

由此可见,古代名人大多会观星术,帝王更是将国家的命运,与天象连接在一起。

既然如此,古人是怎样观星的呢?

观星离不开星座,星座古代称为“星官”,被描述为“在野象物,在朝象官,在人象事,于是备矣。”

星官的名称,大致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流传下来的,这些名称大都与生产和生活有关,如营室、壁、箕、毕、井、斗等,分别表示房屋、墙壁、水井和盛酒的容器等,二是神话人物和传说故事,如牵牛和织女。

《春秋左传》记载了鲁昭公元年子产讲的一个故事,说:“昔高辛氏有二子,伯曰阏伯,季曰实沈,居于旷林,不相能也,日寻干戈,以相征讨。后帝不臧,迁阏伯于商丘,主辰······迁实沈于大夏,主参。”

解释过来是说:高辛氏的二子阏伯和实沈不和,天天打架,尧只好派阏伯到商丘去主管辰星,即心宿,亦称商星,派实沈到大夏去主管参星,彼此不相见。

在观星术当中,星官从皇帝到农民、从战场到市场、从天枪到簸箕,名称布局社会化,地上王国、山川百物、人间百业,都可以搬上天际,涵盖了神话、历史典故和人文习俗等,几乎是按照地上人间,重新复制在天上。全天星官的划分,主要是“二十八宿”体系。

简单地说,是以重点观测的星斗为标准,再以线形联络起近旁的其他星斗,如此构成一宿。全天共有二十八个宿,分为四组,称为东、南、西、北四官,即东官苍龙、南官朱雀、西官白虎和北官玄武,以这二十八宿为代表,携领囊括全天的所有星官。

此外还有“三垣”。

人们仰观天顶,把北极周围的广泛天域,定为“紫微垣”,也叫“紫宫”或“中官”,由于古人已将二十八宿分配东西南北四官,而中官仅含一个紫宫,有些单薄,于是便将紫微垣和二十八宿之间的部分天域,进行了新的划定,增加了“天市垣”和“太微垣”。

三垣合并二十八宿,成为“二十八宿三垣”体系,随后“三垣”的地位逐步提升,在此基础上成为“三垣二十八宿”体制,并且以紫薇垣为首,并在《步天歌》里,对紫微垣的部分星官,是这么描述的:勾陈尾指北极巅,勾陈六星六甲前,天皇独在勾陈里,五帝内座后门是,华盖并杠十六星,杠作柄象华盖形……

紫薇垣中最知名的七颗星,称为“北斗七星”,七颗星均有名称,从勺头开始依次是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玉衡、开阳、摇光,位于勺头的前4颗叫“斗魁”,其余3颗叫“斗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