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六章:义勇军主力溃败(2 / 2)

加入书签

兴安岭深山中,日军重兵包围了马占山部。激战过后,马部伤亡惨重,身边只剩下官兵5人,陷入绝境。

此时马占山身上只剩11粒子弹,加其余5人,所有子弹也不足百粒。日军搜山,马占山等人藏于树内,眼见有8个日本兵托着枪,凶神似地,一步步搜来。

看小鬼子行近便一枪一个,将8个全打死,又拾起他们的枪,用他们的子弹,打出重围。”

突出重围并不等于脱离魔爪,日军仍在四处搜捕。携带边防印信的上校参议韩述彭,在突围中牺牲殉国。

韩参议人又瘦又小,50来岁,鼻下留着胡须,酷似马占山。面对血肉模糊的头颅,日军也吃不准是否击毙了马占山。但搜尸时恰好搜出了马占山的印章和关防印信,引来日军一片欢呼。

奉天和东京也很快得知了马占山被击毙的消息,又是一番狂欢。

近一年来,这个马小个子可让日军吃够了苦头,今天新账老账一笔勾销,无论关东军还是东京军部,都感到满意。

打垮了马占山,日军又把主力转向辽东,追击丁超、李杜残部,攻击王德林的国民救国军。

在追剿各路抗日义勇军的同时,日军的增援部队仍不断被调入东北。

而此时的东北义勇军却没有得到国民政府的支援,张学良坐镇北平,虽有心相助,却远水难解近渴,碾转数地才能送到义勇军手中的枪弹也少得可怜。

渐渐地,义勇军陷入极端困难的境地。

10月,日军击垮马占山,驱赶冯占海退入热河,剿灭李、丁、王部后,开始对北线最后一支义勇军、布署在满哈线上的苏炳文部动手了。

武藤信义对军事作战极其慎重,义勇军虽已所剩无几,但对苏炳文这最后一支一万二三千人的抗日力量,他丝毫没有大意。

苏炳文年40岁,辽宁新民县人,保定陆军学校第1期步兵科卒业生,曾在北京袁世凯建立的模范团中服兵役及任尉官。后调任黑龙江军务督办公署中将参谋长,兼任国防筹备处处长、黑龙江省政府委员等职务。

1930年出任呼伦贝尔警备司令,中东铁路哈、满护路司令,东北陆军步兵第15旅旅长等职务,为张学良嫡系。

武藤大将觉得这是个将才,于是起了招降之心。

自来到东北后,武藤发现“满洲国”虽已扶植起来,但军事将才却是奇缺。马占山有勇有谋,可至死不从,而张海鹏一类的庸才老迈昏愦,难以指望。苏炳文现在孤军一支,施以高压、权贵或许他能为“满洲国”效劳。

为显示诚意,他派出了自己的参谋长小矶将军前往劝降。谁知苏炳文回答的十分干脆:“与小矶没见面之必要,要见,战场上见。”

小矶国昭连苏炳文面也没见着,便悻悻地返回沈阳。听罢小矶的报告,武藤大将无奈地摇了摇头,下达了进攻令。

11月中旬,日军以松木第10师团及骑兵第一旅团的优势兵力,冒着大雪向嫩江河畔的苏炳文部全线展开攻击。此时江河封冻、地面坚硬,日军铁甲车、坦克车横冲直撞,给苏部守军带来极大威胁。

战斗进行得极其残酷而血腥,义勇军装备太差了,万来人中有枪者仅半数,几乎没什么重火器,一队队爆破队员抱着炸药冲向敌坦克,却很少成功,很少能回来。

战至28日,苏炳文所部仅剩学兵连、卫队营和步兵9团残兵不足2000人,已实在无力支撑,不得已忍痛退守海拉尔。

最后,苏炳文通电全国,称弹尽粮绝,但未辱国格,请国人谅解,随后率部退入苏联。

在解决了北线的抗日部队之后,武藤信义终于有能力对付腹地的铁血团了,于是乎,一道道命令下发到了北线的第二师团部。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