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八章:马铮的求情(求订阅!)(2 / 2)
更让人恼火的是,日本驻华公使馆武官高桥坦也向正在北平的察哈尔省主席、第29军军长宋哲元提出警告说:“独石口至沽源一带之华军所驻地带,系属于热河丰宁县境,要求迅速撤退,否则将采取断然措施。”
此后,日军指使伪军继续进攻,于1月24日侵占东栅子。
为了掩盖其侵略暴行,日军一面进攻,一面继续声称:“宋哲元军如从速撤退,不致有军事行动;纵有军事行动,亦毫无占领中国领土之意。”
到1935年的1月27日,日伪已经越过长梁、乌泥河一线,侵占沽源城之乔家围子及义合成两村。
最让马铮头疼的是国民政府的态度,察东事件发生后,宋哲元立即向北平军分会报告。正在北平主持军分会工作的何长官恐战事扩大,遂决定做出让步。
先是命令第29路军位于小厂一带的骑兵,撤至长城以内,东栅子步兵,撤至独石口附近;同时命令长梁、乌泥河之民团,撤至后方;长城外驻军,避免冲突。
虽说这样的处置方式确实是暂时避免了冲突,但是却对今后华北的态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为以上处置意见,基本承认延庆以东为“非武装区”,只是第29路军在外长城以北地区保有一定的驻军权力。在接到何的命令后,宋哲元表示同意,即饬令驻察哈尔各师照办,并通知了日军前线指挥官松井。
之后,中方派出秦德纯、岳开先与日方代表松井开始商谈察东事件,何长官则以察东问题请示南京国民政府。
但当时的南京政府被日本外相广田弘毅所提出的“亲善外交”所蒙蔽,再加上国军主力正在对长征途中的红军进行围追堵截。
因此,对此次事件没有足够的重视,也没有派外交官与日本交涉,而是一味妥协退让,草草处理,复电称“察东系地方事件,不另派员北来,由地方当局交涉解决”。
日军方面则一方面派松井、高桥应付国民党当局,拖延时间,一面继续扩大军事行动。
第29路军官兵凭借险要地势,沉着应战,防守得力,阵地屹然不动,迫使日军方面再次回到谈判桌,最终签订了大滩口约。“大滩口约”确认了沽源到独石口的延伸停战线,削弱了中国方面对沽源长城以东地区的控制,使察东出现了一个约700平方公里的“非军事区”,日军虽未完全达到占领察东目的,但国民党政府却实际上丧失了对沽源县长城以东地区的控制。
至此,察东战火虽然暂时平息,但日寇侵略凶焰有增无减。
此后,日本更加加紧对察哈尔省的全面渗透。
同年六月,日伪再次侵入东栅子,受到29军拦击,经过约两个星期的激战,29军被迫撤出。
在日本侵略者胁迫下,南京政府最终决定放弃察哈尔,并免除宋哲元察哈尔省主席的职务。
可以说,在争夺察哈尔方面,国军几乎是一败涂地。日军方面仅仅只用了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就获得了察哈尔大部分国土的控制权,并且将兵锋推进到了绥东地区。
这个后果是非常严重的,经此一役,国军几乎丧失了对长城沿线地区的控制权,更重要的是,给了日军插手绥远地区的跳板和机会,最终引发了绥远抗战。
而且,由于双方的地盘连在了一起,直接导致蒙政会的德王彻底的倒向了日本人,进一步加深了北方草原的危机。
对于这件事情马铮是看在眼里,却急在心上!
他有心阻止,但是却发现单凭铁血团真的是势单力薄,根本不足以抵挡日伪军的进攻。
如果有第29路军协同的话,或许还有一点机会,但如果国军将第29路军撤回关内的话,那么他们真的就没机会了。为此,他只能向何长官提出这个请求,只有这样才能暂时保住察哈尔!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