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九十三章:名扬天下(终)(1 / 2)

加入书签

第七百九十三章:名扬天下(终)

战争是一种持续性的行为,在没有分出胜负之前,或者说在政治上没有达成共识之前,战争是不会停止的。

中日两国的宣传、外交部门忙着扯皮的时候,华北、淞沪两个战场的战斗却是一点都没有停息的意思,反而愈加的激烈了。

南口前线,双方已经血战了大半个月了,日军也逐渐占据了上风。

而在张家口方面,日军同样进展顺利!

尽管刘汝明所部顽强阻击,指挥部队奋勇反抗,但是依旧无法阻挡日军的进攻。

日军在占领张家口的外围工事之后,随即对张家口城垣发起进攻,战斗中,日寇凭借其优势兵器飞机、坦克、大炮等,每日向守军阵地倾泻数千发炮弹、炸弹。

城墙上的建筑被一一打掉,火力点也逐一被日军的火炮清理干净,在经过连续几天的血战之后,南门外城墙一部分被日军的大炮轰塌,日军冲入城区。

而守军则是依托城区进行巷战,战士们依仗保卫祖国的誓死决心,以步枪、手榴弹、大刀,与敌军拼杀,一次又一次地打退了日军的进攻。

战斗之惨烈、残酷,真是惊天地而泣鬼神。

但是终究还是寡不敌众,张家口保卫战前后打了十几天,单单城区里外的争夺战就足足打了近一个星期,最终,为了避免全军覆没,刘汝明于25日夜下达了突围命令。

刘汝明所部一撤,张家口重镇随即沦陷。

正如南京方面那些大佬预料的一样,张家口彻底的沦陷之后,南口战场便受到了影响。尤其是当关外的日军与华北地区的日军胜利会师后,南口的中国军队腹背受敌,损失惨重。

迫于无奈之下,汤恩伯随即下令当下命令放弃南口,回撤转移。

8月27,张家口—南口重地失陷,察哈尔省已无险可守,察省全面失陷。

是役,中日两军前后血战了19天,日军在支持不住时,增援了1个师团外加三个旅团的兵力。

作战中,中国守军异常英勇,不仅较长时间守住了阵地,多次打退了敌军的进攻,还杀伤近万名日军,生俘敌军567人,击落敌机一架。

但由于装备不足,未能抵抗住敌军猛烈炮火、装甲、空军的联合进攻,而退至长城以外,且此次作战守军伤亡极为惨重,即损失兵员二万九千七百多人。

尽管此战国均没能守住南口,但是这一仗仍不失其为中国抗战史上极其光荣的一页,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这一仗国军与日军浴血奋战直至张家口失守,在后路将被切断时退出了南口,前后19天的血战,伤亡近三万人,不但中国军民反抗侵略的决心,还严重地挫伤了日寇,打乱了日寇的作战计划,使“三月亡华”的神话破灭。

南口战役和南方的淞沪会战,显示出日本帝国主义侵占全中国的图谋已暴露无遗,南京方面对此也有了充分的认识,并决心由应战转为抗战,因而对谈判已一年有余的国共合作抗战问题,其态度积极起来。

8月22日,南京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发布了将工农红军改编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的命令,因此,南口战役促进了第二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

且南口战役,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战热情和斗志,从此,“中国不会亡!”“筑成我们民族新的长城!”“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等等抗战口号,深入人心,传遍祖国大地。

但是这一仗也是教训多多,首先要明确一点的是,不管整个过程打的多英勇,但是南口战役本质上还是一场败仗。

而此战的失败的原因有很多,最主要的还是仓促应战、武器落后致防线被攻破。

先说准备不足,仓促应战。在卢沟桥事变中,中国方面其实并没有为全面抗战做好准备,直到日本人占领平津,南京方面才仓促电召汤恩伯,命其从速集中部队,准备向张家口挺进。

及至部队到达南口防线,竟来不及熟悉地形,修筑工事,就仓促应战。

其次是协同不周密,指挥不统一。

南口参战部队分属不同番号,不同派系,在相互协作上,存在问题。战线过长,兵力分散。

比如说,南口战场之前的阵地是由西北军刘汝明部驻守,在汤恩伯部抵达南口外围的时候,刘汝明竟然不让中央军进入察哈尔,更不让他们进入南口,原因是担心中央军抢他们的地盘。

直到南京方面请出了西北军的老帅冯大帅,这才让刘汝明放下戒心,让中央军入察哈尔,但那个时候已经晚了,汤恩伯部连最起码整修阵地的时间都没有,只能仓促的投入战斗。

最重要的一点还是武器装备落后,第13军虽然是国军精锐,蒋军嫡系,在轻武器方面倒是不弱于日军,但是在重武器方面就一言难尽了。

就拿火炮来说,仅89师有山炮9门,连一个炮营都算不上。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