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四十一章:晋绥察抗日根据地(四)(1 / 2)
第八百四十一章:晋绥察抗日根据地(四)
战争从来都不是什么风花雪月,战争的残酷性早就注定它与鲜血以及死亡离不开!
即使是强如马铮的铁血团,在强敌面前也是一样的,他们虽然一次次挫败了日军的阴谋,让其战略计划落空,但是所部也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以至于当日军卷土重来的时候,马铮也不得不改变战略,为长期固守做准备!
军事家蒋百里曾说过,对日作战就是要战,不管大的好不好,只要不和日本人讲和就行。
这一点马铮是非常的认同的,中日之间对比,一面是敌强我弱,一面是敌小我大。敌强我弱,就决定了中国在与日本的较量中无法速胜;而敌小我大,则决定了日本也无法在短期内速胜,中国可以利用国土辽阔的优势,层层设防,层层阻击。
然后以游击战配合正规战,每战不求大胜,但求有所斩获,积小胜为大胜,尽一切可能拖慢日军的进攻速度,为抗战后方生产武器、训练军队、建立防御战线等争取时间。
最后等待世界局势发生变化,并抓住机会反击,取得最后的胜利。
所以眼下和日本人作战,思路必须要转变,尽量不要和日本人搞大规模的消耗战和阵地战,不然的话,小鬼子没有赶出中国,自己反倒是被消耗光了,不划算!
也正因为如此,马铮反对李服膺所部继续在天镇、大同一线与日军死磕,毕竟在马铮看来,一场必败的战斗是没有任何意义的,这会给日本人的军功簿上增添一些战绩,还不如将部队撤到敌人无法触及的乡村地区,不断地骚扰日军,让其没办法集中兵力进攻前方。
不过,他的这个想法也就只能在苏木山自己整一整,晋绥军方面可没有人在意。
别人不在乎,马铮也不强求,他现在只想守好自己这一亩三分地就行了。
因此,在吕力所部前往大同等地招募新兵的同一时间,马铮又接连发布了多条命令。
首先,马铮命令根据地的守备部队加强防御,修建更多的防御工事,一旦日军来攻,不但要能打能守,而且还要打的赢守得住。
为此,马铮重新规划了苏木山的整体防御,新增了大量的防空洞以及防空阵地,还通过开凿沟渠,将山上留下来的泉眼引到苏木山核心区域的一处小盆地,决定将那里建成一个水库,以此来解决山上的用水问题。
免得日军一旦围困苏木山,山上因为缺水而出现变数。
其次,马铮又从冀东支队抽调了8个加强连的兵力,每个连近两百人,组成挺进队,前往已经沦陷了的尚义、张北、商都、化德、沽源、康保、万全、怀安等地活动。
马铮不要求他们歼灭多少日伪军,但是需要他们在这些区域生存下去,将铁血团的红蓝战旗打出去。
这样不但可以震慑小鬼子,同时也可以给沦陷区的老百姓一个希望,让他们知道,咱中国的正规部队还在抵抗,并没有放弃他们。
别看这点希望就像是黑夜里的萤火虫一样,似乎微不足道,但是对于那些处于黑暗中的老百姓而言,有时候却是他们活下去唯一的希望。
除此之外,马铮还对根据地内部的各大工厂进行了调整,增加了弹药生产部门的投入!
毕竟部队的消耗实在是太大了,一场战斗下来,如果不算缴获的话,部队至少消耗几百万发子弹。
如果仅仅靠上级调拨,那这仗还真没法打,所以马铮只能自己调整兵工厂的产能。
即便是武器装备方面的生产进度慢点,也要确保弹药的产能,毕竟没有弹药的枪炮连烧火棍都不如!
9月27日,在前往大同一周后,徐龙虎、刘永生所部传回好消息,他们顺利完成了招募新兵的任务,现在正从大同返回苏木山的途中。
但就在同一天,天镇方向也有噩耗传来,第61军与日军血战八天之后,最终因伤亡惨重,不得不撤出天镇县城。
原本李服膺是打算继续撤到阳高继续和日军作战,但是却没有想到,由于所部新兵实在是太多,一旦下达了撤退命令,顷刻间就变成了溃逃。因此,所部在阳高根本就没有组织有效的防御,就被紧追而来的察哈尔兵团给击溃了。
现在,李服膺正带着一支残兵败将撤往大同,而日军则是拼了命的追击,晋绥军所谓的晋北防线就这样被日本人硬生生的撕开一个口子。
消息传来,全国哗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