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三十八章:反五路围攻(七)(2 / 2)
因此常见的枪口消音器基本结构工作方式主要有三种,第一是利用隔板。
这个比较简单,就是在消音器内有一个个隔板,隔板形状有垂直的,有倾斜的,也有碗状的,材料有金属的,也有橡胶的。
隔板中间留有供弹头通过的孔。这种带隔板的消音器能将枪口喷出的高压燃气通过这一层层隔板逐级消耗能量,逐级膨胀,形成涡流减缓冲击速度,到消音器前端排出的时候压力就大大下降了,噪音也变小了。
使用隔板结构的消音器模型,它是通过一层层隔板让火药燃气逐渐膨胀消耗降低噪声的。有些消音器为了增大膨胀腔体积,提高能量消耗效果,还会使用偏心结构,具体来说就是子弹通过的孔不在消音器中央而是偏在一侧,增大另一侧的膨胀腔体积,制造更长的排气通道,提高抑制噪音的效率。
第二种是利用多孔材料,比如缠绕的钢丝网或者是铝屑填充层,利用钢丝网或铝屑之间的孔洞缝隙增大火药燃气膨胀阻力,减缓其膨胀冲击速度,吸收其能量,以此达到减小枪口噪声的目的。
第三师利用软制密封垫,这类消音器结构最简单,它的消音器工作筒就是一个一端连接在枪口上、另一端开口的金属圆筒,筒内有一层或者数层橡胶、泡沫材料做的密封垫,中间开有小缝甚至不开口,子弹通过密封垫时是硬挤开一条通道飞出去的。
当弹头在密封垫中央挤开一条通道飞出之后,因为密封垫的弹性通道又被封闭,火药燃气被封闭在消音器筒内,通过密封垫中央的缝隙逐步排出,以此抑制噪音。
但是这种消音器结构缺点比较多,密封垫会直接接触飞出的弹头,影响弹头正常飞行,而且射击数次后密封垫的中心开孔就会扩大,无法封闭火药燃气,消音效果减弱,必须更换密封垫。
马铮发明的消音器其实就是利用密封垫这种,他先是让人烧制了一些细长的陶瓷瓶子,然后在瓶里填塞木屑纸屑等疏松多孔材料,而后又滴入一下树脂,一个简易的消声器就成了。
瓶子起到了简易膨胀腔的作用,填充的木屑纸屑,起到了多孔材料吸能的作用,都能一定程度上降低枪口噪声。
经过试验,这种消声器虽然不能百分百的隔绝声音,但是却能将一大部分声音消除掉,剩下的声音只如同筷子敲击玻璃碗那么大小。
虽然不能说可以完全忽略不计,但是在嘈杂的环境中也可以使得敌人无法将其和枪声联系到一起。
也正是利用这种神秘的武器,李悰信等人在烈火焚烧的村庄里,接连消灭了二十多个鬼子兵,且整个过程都没有被小鬼子发现。
眼下两三百名鬼子兵同时涌入村庄,李悰信决定大开杀戒,他一定要让让小鬼子知道厉害,彻底的将他们打疼打怕!
李悰信等人这边刚刚得手,另外一组特战队员也把活儿干完了,五个鬼子兵一个没跑,全都是额头中弹,一击毙命!
一如之前那样,所有被干掉的鬼子兵的尸体全都被丢入地窖之中。
一来是为了震慑鬼子兵,更重要的是,这些鬼子兵的尸体他们还有用处。
其次则是,那些鬼子兵都是日军野战精锐,其身上的武器装备以及弹药都是李悰信等人现在急需的,但眼下他们并没有时间摸尸,所以就只能将这些鬼子兵的尸体藏起来了。
当然了,当尸体被丢入地窖之后,很快就会有人将其拖到密道里。所以,即便是小鬼子发现了地窖,也不会看到下面的尸体的。
当然了,这一切也都是马铮的手笔。
他深知日军的残暴,部队想要在任何一个地区发展,都要尽最大的努力保护老百姓,毕竟老百姓才是部队生存发展的土壤。
他们知道这个道理,日本人也知道,所以他们肯定会不遗余力的通过杀戮来震慑老百姓远离抗日部队,或者是干脆血腥屠杀来破坏部队发展的土壤。
但单靠部队的保护是不行的,毕竟队伍不可能长期驻扎在某一个村子里,那样非但不可能保护好老百姓,反而可能会给他们带来灾难。
所以,他想到了八路军的地道战。
前段时间农忙刚刚结束,马铮就命人组织苏木山附近的老百姓挖地道,虽然时间有限,但是附近这几十个村子的地道已经初具规模了。别看范家营就这么一个小小的村庄,其下面的地道至少有50公里长,且出口全都设置在老百姓的家里或者是村上的井口等地方。
小鬼子不熟悉地形,想要在这种环境中找到他们的藏身之处,做梦去吧!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