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四十三章:反五路围攻(十二)(2 / 2)
正因为如此,日本陆军对于炮兵新技术的发展,最终还是考虑依赖国外的技术,
为此,陆军部派出了赴外考察团,商讨引进新式火炮的事情。
最后,日军高层将焦点集中在了法国施耐德公司身上。
施耐德公司是法国的工业先锋之一,其设计生产的多款武器装备得到了全世界的认可。
1928年,施耐德开始着手设计新炮,1经过数轮的修改,最终于1930年样炮完成,最后开始在大阪兵工厂生产,并命名为90式野炮。但90式野炮比38式野炮重了三百公斤,参谋本部担负作战的部门对新型火炮过重非常不满。
然而随后爆发的满洲事变挽救了这款火炮,新炮由第2师团携带参加了九一八后的实战,反馈认为多出的射程比多出的重量更划算,这才让90式火炮正式进入生产。
但由于缺陷明显,所以产量不高,只2百门!
而酒井镐次的第二十六师团就是第一批装备90式野炮的野战部队之一,这也是他围攻苏木山的信心来源之一。
毕竟想要攻打工事坚固的敌军阵地,如果没有拿得出手的火炮的话,这仗可就没法打了。
然而,让日军前沿指挥官没有想到的是,就算是他们动用了这样的重炮,结果依旧不是很好。似乎他们的90式野炮拿支/那人的防御阵地一点办法都没有,大炮打上去,敌军的堡垒完全没有动静。
其实酒井镐次怎么可能知道,炮击效果不好的原因固然有火炮的原因,但最重要的并非只是火炮的原因,而是苏木山防御阵地的问题。
首先是苏木山的防御工事全都是马铮自己设计的,在建造的时候使用了一些相对先进的技术,比如马铮在混凝土里面加了大量的缴获的钢筋,增加了混凝土的强度。
其次是设计了角度,令日军的炮弹打上去会向另一边弹开,不能发挥最大的攻击效果。
此外马铮命人在碉堡前后左右都加了大量的厚实枕木,并覆盖了厚厚的湿土层,结果日军的火炮威力被极大的削弱了。
这还不算,由于眼下已经进入了寒冬,苏木山地区的气温已经降到了零下二十多度。这样的气温条件下,人在室外尿尿都可能滴水成冰,而冻实的冰的强度一点都不比钢筋混凝土差。
因此,马铮名人在所有工事外面都浇筑了大量的水,极大地增加了碉堡等工事的抗打击能力。
于是就出现了以上的现象,所以这并不能将全部责任归咎于炮!
但是日军炮击效果不佳却是实实在在的,这让日军方面颇为不甘。
战场后外围,原口大佐站在工事后面,眼睛死死地盯着前沿的战斗。
看到己方的炮弹不断地在守军阵地上爆炸,却鲜有守军被炸飞的景象。
而对方布置在最前沿的两个大型碉堡里,两挺重机枪外加四挺轻机枪却在不断地咆哮着,并向着前沿发射着钢铁子弹。密集的弹雨将冲上去的日军打的连头都抬不起来,只能躲在散兵坑里等待机会。
两个小时内,武藤大队大佐组织了6次集团进攻,但都被铁血团打退了.
厚厚的水泥碉堡,除了机枪射击孔外,再没有别的地方可以攻击到碉堡里的士兵了。
而厚厚的水泥板,根本就不惧日军各种火炮的攻击。
尽管武藤大队足足有八百余人,但是由于受地形影响,每次能真正参加攻击的还不到一中小队的士兵,多余的士兵只是凑人数而已,根本无法上前参与攻击。
如此添油战术,使得日军方面损失颇大,短短两个小时不到,日军方面就伤亡了400多人,几乎占了武藤大队总兵力的一半。
而从前天开战之后,武藤大队经过两次补充,共计伤亡一千余人,几乎占到了武藤大队全部的兵力。
这损失真心没谁了!
或许是被打出了火气,下午一点半之后,日军的进攻有了新的变化。
只见剩余的几百名鬼子兵悍不畏死的冲向了碉堡群,这些士兵身后还跟着十几个拿着巨型炸药包的鬼子。
小鬼子的目的很简单,就是要用前面的鬼子士兵掩护后面的爆破手,然后将守军的碉堡炸掉。
但是守军方面又怎么能让这些鬼子兵轻而易举的就靠近前沿阵地,只见碉堡里的战士们不断地扣动着扳机,小鬼子就像是被割倒得庄稼一样,一茬一茬的倒地,前沿阵地铺了厚厚一层尸体,远远望去就像是修罗地狱一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