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九十八章:如何破局(求订阅!)(2 / 2)
眼下平津、京沪地区相继失守,国民政府陷入了前所未有的被动,但国共两党所领导的军队,各社会团体、各政党、各地方势力之间却更加的团结,民众的抗战热情更加高涨。
不少国家也从多方面予以支援,尤其是苏联政府。
因此战争还是要继续打下去的,这一点毫无疑问。
只是对于他们这支部队而言,接下来的战斗必将更加的凶险,也更加的艰难。
纵观所部附近的战场,第一战区基本上可以说是名存实亡了,整个察哈尔省已经全部沦陷了,河北大部分也被日军攻克,只剩下冀南还有一小部分的县区被国军控制在手里。
二战区的情况也不太好,太原会战之后,晋绥军、中央军损失惨重,阎锡山和赵戴文率领第2战区司令长官部和山西省政府人员,出太原城由孝义县、县的大麦郊,撤退到临汾。
而原太原城防司令傅宜生和他的参谋长陈炳谦,带少部分警卫部队,渡汾河从炭窑口上了西山。
然后,集结退出太原城来的1000多人,到达石楼、柳林一带休整。
晋绥军经过3个月的连续作战和溃败,至此已丧失十分之七。
阎锡山自从离开太原之后,把一切希望都寄托在山西的新军,希望借助这些爱国的进步青年建立新的军事力量,打开山西的新局面。
阎本人既不敢明目张明地逃跑,又不愿离开自己的老窝,他带着一部分刚刚组建不久的新军决死队,教导团,坚持在吕梁山脉,胜则发展游击战争,败则退到黄河西岸的陕西省宜川县去,把领导第2战区作战的责任完全推给黄绍和卫立煌。
黄绍本是桂系中的第三把手,自从被蒋收买叛离了李、白,在南京一直是高官厚禄,养尊处优。
蒋不派自己的嫡系,而先派黄绍到山西,是想既消除阎锡山的顾虑,又可以掺砂子。
黄绍没带一兵一卒到山西,空头指挥不好当。娘子关失守直接导致忻口会战流产和太原失守,他自己也觉得面子上不好过。对华北抗战,黄绍已经失去信心,到临汾没住几天就借口到南京汇报,一去不复返。
丢了大半个山西,又损兵折将,安插在阎锡山身边的人又没呆住。
蒋肯定不会善罢甘休,于是又想出一个在华北成立第7战区的方案,用第7战区司令长官的名义调虎离山,把四川的实力派人物刘湘调到华北来。
但刘湘并不愿意,阎老西也怕他来,这个方案也只好流产。
于是,眼下在临汾主持山西战局的责任就落在卫立煌身上。
唯一值得庆幸的是,日军占领太原后,需要时间进行休整,暂时不能继续南下。
中日两军对峙的地界,中间是同蒲铁路线上的介休,西边是晋西南的大门汾阳,东边是晋东南的大门子洪口。卫立煌指挥的中央军和杂牌军到此时已伤亡溃散近半数,到临汾以后,主要是收容集结队伍,补充人员和武器,准备抵抗日军的继续南侵。
但就凭卫立煌手中的这点兵力,显然也很难阻挡的住日军接下来的进攻。
不出预料的话,接下来山西战场将会变成八路军的天下,战斗模式也将以游击战争为主。
在这样的情况下,他的铁血团就危险了,明显的出头鸟啊!
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很快日军就会将铁血团当成华北地区最重要的对手,然后集中全力对付。
他们的这次行动或许可以打乱日军的节奏,但是等事件平息之后,日伪军更加猛烈地进攻必将如期而至。
这局该如何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