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四十八章:会战打响(求订阅)(2 / 2)
半年前南京保卫战,日军舍长江而迂回北面山地,结果仅10多天便拿下南京城。按常理,地形相似的武汉,日军故伎重演也合情合理。所以,武汉军委会就把主要防御方向放在大别山麓符合常情。
但没想到的是,日军大本营却不乏心细之士。
他们研究之后发现,南京、武汉外围地形粗看相近,细琢磨则大有不同。
武汉沿江外围,虽有要塞、阵地屏障,但跨江作战,部队难以协同,如果箝制住后续援兵,要塞将不攻自破。而沿江北、大别山南麓进攻,则可能处在长江北岸守军和大别山南麓守军的两面夹击之下,道路又狭窄,日军大部队难以展开。
至于大别山北麓,由于蒋政府掘开黄河,已使淮河泛滥成灾,两岸尽成泽国。
而淮河南岸至大别山南麓,山隘险关重重,也决非日军机械化部队大举进攻的理想之地。
反复权衡,东京大本营还是把主攻方向放在了长江两岸。
也就是说国民政府将大部分的主力放在了大别山地区,包括精锐的第36师、第42集团军、第20集团军、第20兵团、第27兵团等等,就是想在大别山地区和日军一争高下。
但是却没有想到,人家的主攻方向竟然不在大别山地区,而是在长江两岸。
日军方面作梦也没想到,他们的这一举动竟收到出中国军不意之奇效。
日军机械呆扳、只靠匹夫之勇强攻,当时已在中国将领脑中扎下了根。
蒋早年留学日本士官学校,对此更有切身之感,所以军委会考虑过南京之战后,满怀信心地把主力部署在了长江北岸。
但如今外围战已越来越清晰地展示,日军战役部署变了,中国军未战已处于被动。
还未交手,蒋委员长就先输了一招,不由大惊失色。
唯今之计,那就是只能将大别山地区的几十万部队调回武汉,但大战在即,几十万守军南北大调动绝非易事。
且不说天气炎热、道路少且泥泞,单就两大战场间的大别山、长江等地无数山川河流就够受的。更何况战前仓促,基本上没在后方修多少战备通路,眼下这残破的公路如何承受这数十万车马人流的压力。
军委会一时陷入紧张、忙乱之中,各部、室匆匆忙忙进出的人们,脸上早已没了轻松、自在,甚至出现了慌张。甚至于就连蒋委员长自己也都是表面上虽故作镇静,但心里也如百爪抓挠。
一旦日军趁着中国军队还没有完成集结而突然发起进攻的话,那后果真的是不堪设想,很可能他们向全国百姓夸下的海口要打的武汉保卫战,就会成为一个天大的笑话,就像是当年阎老西所谓的大同会战一样。于是乎,在军委会的严令下,大量的精锐部队由大别山南下,直奔武汉。
而随着这些部队的离开,大别山地区的防御情况就出现了大量的漏洞。
于是乎,第五战区长官部当即做出指示,命令一直在外围休整的第42集团军立即南下,进驻史河东岸的叶集,并在这一线布防。
接到战区长官部的命令之后,马铮没有迟疑,当即命令各部队立即集结,而后开往叶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