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九十四章:全部收编(求订阅)(2 / 2)

加入书签

当然了,收编也是要标准的,并不是所有人都要。

对于普通士兵,绝大多数就地编入部队。

在这32万俘虏中,普通士兵数量超过了30万,是俘虏比例最大、数量最多的一部分。

淮海战役第一阶段是华野重兵围攻黄百韬兵团,战史记载,在17天战斗中黄百韬兵团伤亡6万人被俘约4万人,但其也给华野造成6万人的伤亡,战斗之惨烈可见一般。

黄百韬兵团被全歼后,华野、中野围歼黄维兵团和围堵杜聿明集团的行动立即展开,也是恶仗硬仗,因此解放军实际上并没有时间按照以往的办法去恢复战斗力,只能采用“随俘随补、随补随战”的策略,把黄百韬兵团的俘虏补充进部队参加作战。

解放战争期间,延安方面曾成功探索出一条优待俘虏的政策,就是不把出身农民的俘虏兵当成敌人,而是通过关心疾苦和诉苦等教育进行转化。

在此基础上,如果愿意跟着我军参加革命的,则一视同仁;如果不愿意,则发给路费让其回家。淮海战役中,这一流程被大大简化,很多国民党军俘虏是上午被俘,中午进行教育,下午就成为解放军的一员进行作战。

应该说,这个政策不但在俘虏兵的教育上非常成功,在其后对这些“解放战士”提拔使用也做到了一视同仁,这使得前几天还是毫无作战欲望的国民党兵,变换阵营就成了积极立功的解放军战士。

资料记载,有些在11月份打黄百韬兵团时的俘虏,到了12月份围歼杜聿明集团时已经因为战功当上了排长甚至连长,这种情形在世界战争史上都是罕见的。

淮海战役中,华野虽然伤亡很大,但作战兵力数量却在短短三个月时间里从42万增加46万,其中很大部分就是“解放战士”增加。

这些“解放战士”很多最终跟随华野大军打过长江解放了全中国,后面又加入志愿军九兵团出兵朝鲜,立下了汗马功劳。而对于那些基层军官,则是领张“路条”就可以回家。

军官是一支军队的基干力量,尤其是国民党军这样的结构,军官掌握着基层士兵的一切,是控制军队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在国民党主力部队中,基层军官出身一般是城市有产阶级或农村地主,被认为是“阶级敌人”“顽固派”,不那么容易被教育改造。所以俘虏的国民党军军官一般不会被收编,但可以活命,而且很多会被安全地释放回去了。

比如歼灭黄维兵团后,中原野战军六纵仅一个纵队就俘虏了数百名校尉级军官。在整个战役作战还未完全结束时,释放这些俘虏就已经提上了日程。

据当事人回忆,这些军官俘虏被甄别出来后,先是集中学习几天。

而后纵队敌工部部长就会来给俘官讲话:“我们解放军这次打了大胜仗,国民党军打了个大败仗,他们把你们丢在这里,也不管你们了。到了我们这里,你们放心,我们是优待俘虏的。你们现在就可以揭发,你们被俘后,有没有解放军搜腰包,打骂你们的?如果有,我们会立即勒令退还给你们,打骂过人的,还要道歉。”

在俘官们还不知所措的情况下,就接着宣布:“我们现在就把你们放回去,你们回去以后,就不要再给国民党当兵卖命了,不要给国民党当炮灰了。”

然后就当场念名单,念一个放一个,当场发给路条。俘官们凭借路条,可以安全地穿过解放军所有的哨卡回到国统区。

陈官庄战役后,一支约2000人的国民党军溃兵被俘虏,其中就有一名第70军的一名尉官。此人害怕因为身份被“严惩”,于是趁乱换了衣服逃出,但不久后又被俘虏。

就这样一路上俘了跑,跑了俘,共计被俘虏了12次之多,有几次差点死在路上,终于历尽艰难坎坷回到苏州的第70军收容所报到归队。

对于国军的高级军官,处理就要严格很多,整个淮海战役被俘虏的32万人中,最令人瞩目的无疑是124名少将以上的高级军官,其中包括杜聿明、黄维这样的国民党军中极有影响力的人物,在“战犯”列表中的人物。

这些高级军官对解放军都是充满恐惧的,在部队崩溃前,他们很多人纷纷换上士兵的服装,并伪造身份,希望能躲过解放军的甄别。

如黄维被俘时就自称是85军军部上尉司书方正馨,而杜聿明被俘虏时自称是13兵团军需处处长高文明。

由于高级战俘与中下级俘官有很大不同,他们跟随蒋多年,多是蒋的亲信,熟悉国民党的政治、军事组织情况,亲自参与战争决策,了解很多机密,指望他们在短期内改变立场,几乎不可能。

所以解放军对这些特殊的战俘一般采取特殊政策,就是不放人,但不迫害以及相对宽松的管理。

正是经过这么一系列的政策,延安方面只用了短短三年的时间就打赢了解放战争,将号称有八百万大军的国民政府赶到了对面的小岛上。

前车之鉴,后事之师,现在的马铮在外人看来是在冒险,但是他自己很清楚,自己不过是在抄作业而已。

至于这个作业正不正确,他一点都不担心,毕竟他抄的对象可是真正的学霸啊!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