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八十六章:战区发展规划(上)(2 / 2)
但是现在部队不但有了稳固的地盘,而且也有了国民政府的承认,总不能像以前那样吧。
所以,马铮决定对部队今后的发展进行一番长期规划,而这个规划将立足于晋绥察现有的地盘。
关于根据地建设以及部队的发展规划,马铮之前就曾详细的考虑过,并写了一些设想。
但是这些设想都是比较凌乱的,并没有完整的计划。
而现在马铮要做的就是将这些计划串联起来,形成一个可行的计划,并拿到会议上与众将领商讨。
经过几天日夜加班的撰写,终于在4月底的时候,这份日后影响了晋绥察地区几十年的文件新鲜出炉了。
这份被马铮命名为《五省战区发展纲要》的战略性文件共分为四篇,第一篇为五省战区政治建设纲要,第二篇为五省战区经济发展纲要,第三篇为五省战区军事发展纲要,第四篇为五省战区科教文卫发展纲要,每一篇都对日后根据地建设产生重要的指导意义。
都说战争是政治的延续,可见对于一个国家以及一个团体来说,政治是最为重要的。
之前部队都是在打仗,也没有什么稳固的地盘,因此政治这玩意儿根本就谈不上。但是现在不一样了,部队接下来将会对至少四十多个县区进行管理,就面积而言比两个日本还要多,不说政治能行吗?
更为重要的是,眼下马铮所部占领的地盘大多数是从日本人手里抢过来的,之前多为沦陷区。
这些地区除了个别是有德王的伪蒙古军控制外,剩下的全都由日军直接管理,当地的地方政权遭到了毁灭性的破毁,很多地方的地方政权不是集体当了汉奸就是被日军灭掉了,因此马铮想要真正接手这些地方的政务,就必须从头开始。
这不仅需要组建一支高效廉洁且精干的政工部队,将二十多个县市的政权重新建立起来,同时还需要确立完善的政治制度。
国民政府的那一套马铮并不想照搬,原因也很简单,事实证明他们的那一套是行不通的。
一方面国民党内部各个派系斗争激烈,相互之间为了保存实力,互不支援,指挥不畅,蒋的嫡系和桂系,冯系,晋系斗争尤为激烈。
其次国民政府内部腐/败丛生,失去民心。战争期间经济崩溃,物价飞涨,民不聊生。
尤其是到了后期,金融系统崩溃,出现了一麻袋纸币只能买一盒火柴的事情,简直是滑天下之大稽。甚至于就连蒋的经济顾问都说过,纵然我们收回了国土,但是国民之心依然离去。
所以,马铮不打算照搬国民政府的模式,他准备走一条不一样的道路。
当然了,马铮就算是想要照搬国民政府的模式也不行,原因也很简单——没人。
众所周知,管理地方不同于打仗,一个县从县长到下面的各个部门的负责人,少说也有大几百号人,而且要求每一个都是精干的政工干部,这对于马铮所部而言,显然是不可能的。
马铮现在所有的政工干部加起来都不一定能管理好一个县,更何况是四十多个县区。所以,马铮决定采用全民皆兵,以军管民的办法管理和发展五省战区。
尽管以军管民会有很多的弊端,但是现在可是战争期间,一切都要为战争服务。
军管民就是将全体老百姓全都按照军队来管理,防区内所有的人员和物资全部优秀服务于战争,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调动老百姓,更好的抗击日本鬼子。
而由于五省战区已经有四大军分区,所以马铮决定就以各个军分区为核心,由他们分别管理各个县区。
东部军分区负责东部各个县区的防务,司令部驻地为张家口,下辖区域包括兴和、万全、怀安、尚义、张北、康保、沽源、多伦9县区。
北部军分区司令部驻地贝子庙,下辖区域包括商都、化德、镶黄旗、正蓝旗、白旗、太仆寺旗、阿不嘎旗、苏尼特左旗、苏尼特右旗、东乌旗、西乌旗等12旗县。西部军分区司令部驻地包头,下辖区域包括土默特右旗、固阳、达茂旗、达拉特旗。
南部军分区司令部驻地大同,下辖区域包括左云县、右玉县、集宁、凉城、清水河县、阳高县、天镇县、怀仁县、山阴县、丰镇、浑源、应县、朔县、平鲁等14个县区。
而战区总部坐镇归绥,同时负责武川、和林格尔、土默特左旗、卓资县、托克托县以及四子王旗的防务。
经过这样一划分,等于只是将部队的各个军分区的规模扩大了一些,让各个军分区多管了一部分地方事务,而没有大刀阔斧的进行整编和改革,影响有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