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八十七章:战区发展规划(下)(2 / 2)
而要建设这么一支庞大的部队,就必须要实施普遍范围内的义务兵制度。
所以马铮打算下一阶段的工作就是要对整个防区范围内的城镇人口实施普查,并且实施普遍的义务兵制度。为此,马铮特意制定了《五省战区兵役法》,规定实行义务兵与志愿兵相结合的兵役制度。
根据兵役法规定,从1940年12月开始,五省战区所有18岁以上45岁以下的青壮年男女不分民族、种族、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和教育程度,都有义务依服兵役,独生子女家庭除外。
兵役法实施以后,按照先男后女的顺序到指定的地点编入当地的民兵小队参加军事训练。
这并不意味着18岁到45岁的青壮年都需要上战场,但是却都需要接受定期的军事训练。而应征入伍的是真正的士兵,没有应征入伍但是接受训练的则是地方民兵。
平时这些地方民兵负责当地的地方治安,战时帮助野战部队维护后方秩序。如果民兵部队的战斗力达到一定的标准,经考核后可以升格为正规部队。
同时民兵部队也是正规野战部队的后备兵员,在完成为期3个月的新兵军训以后,所有的民兵部队随时可能被当做补充兵拉上战场。
此外,马铮也对士兵的服役年限进行了规定。
除志愿兵必须服役超过6年才可退役的以外,义务兵服役的年限只有3年,3年后义务兵可以向部队申请退役。
当然,作为保障,义务兵服现役期间享受供给制生活待遇,并按军衔和服现役年限发给津贴,享受公费医疗等待遇。
义务兵服役期满退出现役后,由乡镇的政府妥善安排他们的生产和生活,招收员工时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用。同时给予一次性经济补助,并给予政策上的优惠等等,确保优待军人以及军属。
按照马铮的估计,最多一年的时间,所部的防区内就会增加30万以上的民兵,两年后民兵的数量将达到70万左右。而随着民兵数量的增加,两年后将会有一大部分的民兵的战斗力达到野战部队的标准,所以正规部队的规模也会不断地增加。
总而言之,两年的时间五十万人就是马铮给全体官兵确立的目标!
除了政治、经济、军事外,马铮还对五省战区的科教文卫等进行了详细的规划。
他很清楚教育的重要性,不要说教育对民生以及科技发展的助力,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即便是打仗也需要专业的人才。
比如说航空兵、炮兵、工兵等等,都不是普通士兵能胜任的,没有一定的文化水平,当个大头兵都难。
所以,教育方面,马铮也不会放松。
医疗就更不用说了,这关乎到整个地区的民生,眼下各地区的医疗条件十分的落后,甚至于大同、归绥、包头这样的大城市都没有几家像样的医院。
老百姓看病主要还是依靠大大小小的中医馆,中医虽然在治疗内科病有独特的疗效,但是对于一些需要开刀的病却没有太好的办法,比如说阑尾炎等。
因此,一些看来比较平常的病,经常会致人于死命。
这非常不利于根据地的发展,所以马铮对于医疗也非常的重视。
鉴于各地的学校、医院等场所因为战争的原因基本上关闭了,就算是有一些地方还在正常运营,但是也受到了日伪军的影响。
马铮认为这些都必须尽快理顺关系,恢复正常运营。
对于教育方面,马铮确立的第一个目标就是,每个乡都必须有一所小学,每个县至少要有一所中学。虽然现在无法做到所有的适龄儿童全部进入学校接受教育,但是必须要保证绝大多数的孩子能够识字,总不能让他们出去之后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吧。
当然了,如果学生的成绩确实优秀,在完成基础教育之后,便可由政府出资,将他们送到更高的学府深造,比如说西南联大,黄埔军校以及协和医学院等等。
除此之外,关于医疗方面马铮也有自己的想法。
他希望每个县至少要有一座综合医院,平时这些医院负责给老百姓治病,战争期间则是充当战地医院。
总之,在有了稳固的地盘之后,马铮的心无限的“膨胀”起来。
他希望立足于脚下的这片土地,带领晋绥察地区上千万的老百姓,彻底的打垮凶残的日本鬼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