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八十八章:渡边的建议(求订阅)(2 / 2)

加入书签

更为重要的是,马铮所部的这次战果实在是太辉煌了,华北各地的抗日部队仿佛看到了胜利的希望。

在绥西大捷的鼓舞下,八路军、游击队甚至于土匪武装,都奋起反击,对日伪军驻地以及交通线展开进攻和破坏,让山西、山东以及河北等地的日伪军头疼不已。

此时的华北日军感觉自己深陷泥潭一般,处境非常的艰难。

在了解到华北日军的困境之后,渡边中将一边继续调查驻蒙军被全歼的真相,一边向大本营建议,可以先让多田骏继续在华北任职,戴罪立功,免得华北局势彻底的恶化。

或者是,大本营方面先派人到华北主持大局,至于如何处理华北方面军现任的这些高级指挥官,等调查清楚事情的真相以后再说。

总而言之,先将华北的局势稳定下来,追究责任的事情先不着急。

大本营方面在接到了渡边中将的汇报之后,也大为震惊。

他们没有想到华北的局势竟然米兰岛了如此地步,这远远超出了他们的预料。

于是乎,在陆军部三巨头的主持下,大本营当即召开了一场专门讨论华北局势的高级会议。

会上,参谋总长闲院宫载仁亲王提议,鉴于华北目前局势已经到了非常危险的境地,不管是多田骏还是现任的各个高级军官都无法扭转颓势,因此可以考虑将华中战场的冈村中将调往华北。

至于多田骏中将,暂时可以调回国接受调查!

闲院宫载仁亲王不仅仅是皇族、陆军大将,而且还是天皇的叔叔,在军中威望很高,且作为陆军三巨头的他都这样说了,其他人自然不会不给面子。

于是乎,很快日军大本营就有了决议,多田骏回国述职,第11军司令官冈村宁次调任华北方面军司令官。

然而,大本营这边的命令还没有下达,中国战场的局势又有了新的变化。在绥中大捷的鼓舞下,国民政府竟然从华中地区集结了数十万大军,对第11军驻地展开反击,试图夺回南昌等地。

这突如其来的变故,不得不让大本营暂停调冈村宁次北上的想法。

更为重要的是,华北地区的抗日力量更加的蠢蠢欲动了,无奈之下,大本营只能接受渡边中将的另一个提议,让多田骏继续担任华北方面军司令官,继续在中国战场戴罪立功。

与此同时,为了扭转颓势,稳定住华北的局势,大本营决定再次对华北地区增兵。

而就在中日两国烽烟再起的时候,欧洲的局势也有了新的变化。

4月9日,德军突袭了北欧小国丹麦,接着又对挪威用兵,开启了德国战车横扫欧洲的序幕。

德国在一战中吃了大亏,所以希特勒上台后一直试图打破凡尔赛条约的束缚,同时也在为进攻英法等国做准备。

而在进攻英、法之前,希特勒决定首先侵占北欧的丹麦和挪威。

之所以这么规划,那是因为丹麦位于波罗的海和北海之间,扼海上交通要冲。挪威地处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西北部,北临巴伦支海,西滨大西洋,南起北海,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德国首先占领这两个国家,就可以打破英、法对德国海军的封锁,使德国舰艇能畅通无阻地进入北海和大西洋,并可以在挪威西海岸建立海军基地,限制英国海军的行动,这就保障了德国进攻西欧的北翼安全。

同时,还使瑞典供应给德国的铁矿砂可以通过挪威北部的纳尔维克港运出,经挪威海面运往德国。

德国每年消耗1500万吨铁矿砂,其中1100万吨要取道挪威从瑞典进口。此外,挪威“国民大会党”的头目、前国防部长吉斯林,早就想把挪威和德国联结成“德国-斯堪的纳维亚共同体”,  这正中希特勒下怀,他也正想建立一个大德意志联邦,于是德国便决定率先侵占这两个国家。

丹麦、挪威都是小国,国防力量薄弱。

就拿丹麦来说,全国只有两个步兵师,海军舰艇仅有2万吨。

1935年与德国签订互不侵犯条约后,丹麦认为加强战备反会引起德国的猜疑,因而未作战争准备。

挪威虽然有6个步兵师,但不满员,且配置分散,首都奥斯陆附近配置两个师,其余分别配置在克里斯蒂安松、卑尔根、特隆赫姆和纳尔维克等地。

此外有均已超龄的舰艇64艘,飞机190架。挪威的防御作战计划是建立在英、法派遣远征军的基础之上的。

德军针对丹麦、挪威的这些弱点,采取了闪击战,在闪击战中使用了空降兵。

德军闪击丹麦、挪威的空降作战,是战争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空降作战,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