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百零一章:(1 / 2)
第一千五百零一章:
归绥.小黑河畔!
马铮独子行走在冰封的河面上,而在他周围则是大批的士兵在警戒着,以防遭到日军特务的狙击。
感受着空气中如同刀刃一样的寒风,马铮的心里却不断地回想着日军的此次报复。
说实话,日军如此疯狂的偷袭马铮还真没有想到。
毕竟在马铮看来,小鬼子眼下即便是有行动,也不应该将目标对准他们这支部队。
别忘了现在对日军威胁最大的还是中央军,其次比较难缠的则是八路军,至于他们这支部队实际上应该算得上是不上不下的那种。更何况,马铮也相信,日军高层也应该知道,就凭他们偷袭几个村庄,也不可能对五省战区造成伤筋动骨的上伤害,何必呢!
正因为如此,所以马铮之前并未防备着一点。
但是却不曾想,竟然被小鬼子打了一个措手不及。
显然,这和华北的小鬼子换了最高指挥官有直接的关系。
对于冈村宁次的到任,马铮心里还是比较在意,甚至于有所警惕的。
不仅仅是因为冈村宁次指挥能力很强,战绩彪炳,更为重要的是,这个人的战略眼光不一般,是整个日军高级指挥官中有名的明白人。
世人皆知冈村宁次是侵华日军头目,却很少有人知道他在侵华中坚持“三反”:即反对扩大、反对扶植汪精卫、反对大东亚战争。这反对扩大,是冈村宁次从一开始就不支持日军扩大侵华规模,即反对日军对中国发起全面战争,反对挑起卢沟桥事变。
这一点从冈村宁次的回忆录里就能看出一二,战后人们在披露的冈村宁次的日记中看到,他直言不讳的称“那次卢沟桥事变,一开始就是个错误”。
而他解释原因有三:第一是因为大本营的行动缺乏全局性的认识,对当今中国要求统一的觉悟判断错误;第二是轻视对作战成果的消化,政务不统一,煞费苦心于建设新政权(指汪伪政权);第三则是认为日本内阁“过于频繁地进行人事更迭,海陆军意见不统一,造成日本没有稳定的战略,朝令夕改,最终致使扩大”。
甚至于冈村坚持认为,日本在与中国签订《塘沽协定》后,就是“撒手”退兵的最好时机,1937年的“扩大”,从一开始就是个错。
他的这些话在眼下确实没有太大的市场,说出去也不会有人觉得好,尤其是放在军国主义盛行的日本军界,他的这些理论恐怕很容易被人当成谬论的。
但是从后世军事学家的分析来看,不得不说冈村宁次的眼光确实毒辣。
我们来看看当年的背景,1933年4月下旬,作为关东军副参谋长的冈村宁次,制定了进犯热河的罪恶计划,对长城古北口以南的南天门一带进行进攻,以逼迫华北内战,以战迫和。
随后,冈村密见中方人员,商定停战事宜。
经过大半个月的谈判,中日双方在天津塘沽港口的中国兵营内,签署了《塘沽协定》,约定长城一线为日军占领,中方认可日本对东三省及热河的侵占。
这个《塘沽协定》,是冈村亲自拟定的。签字时要求中方一个字不改,1个小时内作出结果答复,非常傲慢。这段历史,冈村每每提及,不无自豪。
其实,当时他领兵越过长城线作战时,是受到日本国内质疑的。
当时的日本,军部未完全控制政府,内阁与军部意见不一,包括天皇都对关东军越过长城入侵华北表示“震惊”。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