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六百一十三章:长沙战局(上)(1 / 2)

加入书签

第一千六百一十三章:长沙战局(上)

山西光复,绝对是1942年开春最令人激动的事情了。

消息传来,全国震动,世界也为之震动。

谁也没有想到,在东南亚地区节节胜利的日军竟然在中国战场遭到了滑铁卢。

尽管这次惨败的只是日军华北方面军的一个军,但是却折射出很多令人耐人寻味的意思。

日军已经不再是当年那支令人闻风丧胆的无敌之师了,颇有一种雄狮年迈的意味。

受到马铮所部光复山西的影响,中国战场上的各部队也展开不同程度的反击。

先是第9战区在长沙地区展开反攻,并取得了重大进展。话说薛岳所部为了应对日军第11军向长沙的进攻,在湘北正面新墙河由西向东至幕阜山的第一线,部署了第4、第58两个军。

同时在第二线的汩罗江两岸,部署了第37军;在长沙与浏阳之间部署了第26军;在主战场的西侧湘江两岸部署了第99军;在主战场东侧的山区部署了第20军;以在江西省分宜、新余地区的第74军作为预备队。

这样的布置看起来和之前的部署没有什么不同,但却是薛岳总结了前两次长沙会战的经验教训之后研究出来的新战术。

1939年11月至1941年10月上旬,日军第11军曾两次进攻长沙,尤其是第二次长沙会战,中国军队惨败。

在第二次长沙会战中,中国守军遗弃尸体5.4万具,被俘4300人,而日军伤5184人,亡1670人。

尽管日军的数据显然夸大了战果,隐瞒了伤亡,但从参战的中国王牌军第74军第58师伤亡55%,第57师伤亡40%;第37军第60师伤亡50%;第140师伤亡30%;第4军的第102师伤亡45%;第10军第3师伤亡35%,从伤亡的比例来看,中国军队的伤亡的确是惨重。

为总结第二次长沙会战惨败的原因,1941年10月中下旬当局在衡山召开了第三次南岳军事会议。在会议上,蒋针对日军在相持阶段的特点,制定了一套“磁铁战”方针。

所谓的“磁铁战”就是要像磁铁一样紧紧吸住日军,使得日军主力进退不得,给其他部队争取机会,然后再集合优势兵力围歼敌人。

蒋的这一套“磁铁战”方针,很快被薛岳借鉴,薛岳在考察了湘北地区的地形特点和两次长沙会战的经验教训后,设计出了一套诱敌深入再围歼的战法,取名为——天炉战法。

薛岳曾对这种战法有详细说明:“天炉战者,为在预定之作战地,构成纵网型据点或阵地,逐次消耗敌力,挫其锐气,然后于决战地使用优势兵力实施反击及反包围,予敌以歼灭性打击,如炉熔铁,如火炼丹,故名。”

天炉战法必须以少量部队诱敌,牢牢将日军吸引住,才能实现合围聚歼日军的目的。

在第三次长沙会战中,薛岳命令第10军死守长沙,在外围将主力兵团层层布置,将日军逐渐诱至浏阳河、捞刀河之间的狭窄地带包围歼灭。

为实现这一战略目的,薛岳将第20军、第37军、第99军等部驻守在湘北进行层层阻击,消耗日军有生力量,在外围则集中了第19集团军、第30集团军、第20集团军等重兵合围日军。

但是国军的布置并没有引起日军的注意,第11军于3月28日在岳阳开设了指挥所,并召开了有各师团参谋长参加的作战会议,研究了进攻前的有关问题。

4月2日拂晓,园部和一郎按预定计划,令部队开始进攻,并以在西塘的第6师团当面作为突破的重点而攻向新墙河以南的杨林街.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