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这本不是什么坏事(1 / 2)

加入书签

此外在新几内亚,苏拉威西,蓝天和东澳岛都建立起了殖民地,已然重建了一个广阔的海上家园。

而这四百七十万人口相对于大宋已征服的土地,其实还远远不够,地多人少,资源充裕,使得近两年国内生育率的大幅增加,全国的人口还在飞速增长着。

与此同时,大宋的工业和商业也在急速膨胀着。

因为椰子国,爪哇,新几内亚,蓝天大量铜矿及金银矿的开发,造成了国家大量货币的盈余。

为了避免这些盈余导致过度通胀,就必须与天笃,阿拉伯国家,以及缔结和约的元朝进行贸易,从而输出货币换回商品。

就如历史上西方在工业革命前的发展规律一样,大量的矿业开发使得货币的流入,就提升了对矿石冶炼,工业制造的需求,从而使贸易盈余被用于扩大生产。

在此期间,由于没有仗可打,林凡的工部铁匠,船匠,木匠,火器四司为国家获取盈利,也从原来几乎全部为军备生产服务,分化出新的民用部门,用于内部工业产品的生产,以及国营贸易。

而一旦从军转民,工坊开始通过大量的加工为国家创造利润,工部四司便发生了本质上的变化。

如此,工业的规模就会在利润的驱使下自主迅速地扩张,由于林凡本人很看重工匠,提升了工匠的地位,又公开向市民招工,使得大量农业人口转变成工坊的工人。

这种膨胀速度极快,林凡的工部铁匠,船匠,木匠,火器四司,从最初的千余名世袭工匠家族,扩展成由少数工匠带领大量工人的作坊,工人足有三万余人。

这些工坊规模变大后,便在拓光府形成了一个由三万人组成的官营工人集团。

与西方不同的是,华夏,尤其到了宋这一代,有着极强的****传统。和英国资本家推翻国王,建立君主立宪制截然不同,大宋依旧是盐铁官营制度。

所有矿业都由大宋国有,尽管探险家和矿场承包者都能从中获益,但最大的蛋糕永远都是国家的,而且只能由官府来分。

官府的利益最大,而林凡代表官府,又以最大的利益投入以扩张工业,直接造成了官营资产占全国工业产值的绝大多数。

这两年,拓光城又拆又建已有两次,拓光城北面是皇城和攻城,南部则是百姓居住区,西南角则是工部四司的工坊所在。

而这两年,随着工部四司的急速膨胀,整个城市不得不向外圈地以拓展工业用地。

因为工人的基数增多,原本有少数几个经验丰富的工匠组成的工研司,也迅速扩展到一百多人。

城中建起了工研司的新官邸,城外也画出了一块专为其试验而准备的场地。

工业的发展,生产的扩大化带来了扩大化的收益,在工业的发展初期,带来了蓬勃的胜机。

然而在宫城的大殿中看着报告的林凡,却依旧眉头紧锁。

“大人,出什么事了?”身边的欣莲问道。

“是今年的工业财务报告。”

“咦?今年不是收益很好吗?不仅官营的工业扩大化了,那些私营的工坊,也获得了不少收益,我们也收了不少商税。”

由于官营工业的兴起,大量大宋的商人,也开始投资进行工业生产,如今也已经在城郊购买工业用地,建立起自己的工坊。

官营与私营共存,这本不是什么坏事。

“问题就在这里,今年收税太多了。

我简单计算了一下,大小私营工坊一万人的税赋,折合成官营的工人,产值是1.3倍。

这还不算这几年因为工业扩大飞快,导致的贪腐现象。”

“也就是说,私营工坊在同样的时间里产出了更多?”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